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

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

ID:56005725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5

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_第1页
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_第2页
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_第3页
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_第4页
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论文选题和定位特点一、什么是教师论文?——它是教师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是教师思想和情感的流露——也是教师反思与成长的心灵日记——教师论文是创造性的价值的体现(教育论文思想性和真实性)二、教师论文选题(一)、忌选题太大、太泛如《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浅谈班主任工作》(二)、忌只谈某学科的细节,不具有普遍性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八种证明方法》、《并联和串联的区别》(三)、忌纯粹的理论文章如《新课程与建构理论的关系》、《校本教研的理论依据》(四)、只有案例没有反思如《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我最难忘的一节生物课》(五)面面具到缺乏新颖性如《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如何适

2、应新课程改革》三、教师论文定位特点1、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2、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或设想3、重视大家忽视的普遍现象4、视觉独特或具有争鸣性5、充满着教育智慧与思想6、散文式的论文,生动感人(一)特点一: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在新课程实验的听课过程中,常常遇到下课铃声响了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没完成的情况;在与基层教师交谈时,也听到老师们反映预定教学内容经常教不完。于是,有的老师产生了困惑“是不是活起来的课堂就是这样呢?”“教不完现象是课改中的正常现象吗?”我们知道,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而不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就应该引起我们思考。(1)教学活

3、动偏离教学主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高矮》一课时,出示了课本中的情景图,说:“谁能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想好了跟同桌说说。”有一个小女孩这样编:“星期日,小东和小红到公园里玩,……”教师表扬她讲得好,又提问“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来提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非常踊跃“有两个小孩子,一个老爷爷,一共有几个人?”“有一辆蓝色的车,又开来一辆红色的车,一共有几辆车?”“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一个黄灯,一共有几个灯?”……这时,教师有点急了“你们看,这三个人谁高谁矮?”总算引到主题上了,但这时已用去了17分钟,因此,这堂课就完不成任务了。有一位专家说过“数学课应有数学课的特色,不要纠缠于情景上的

4、细节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我们不可否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但占用的时间太多了,而且局限于少数学生的个性发挥,造成了一些面对全体学生的活动和练习不能得以有效落实,不能做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不妨再看看教材,《高矮》一课分为四个活动系列“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练一练”,而在“说一说”的后面又注明了“谁高,谁矮?”显然,编者也不想在这个环节中多费时间。因此,这节课我认为在“说一说”的环节时就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问“这三个人当中,谁高谁矮呢?”然后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尊老助残的教育。在学生明确“比较高矮有的可以直接看出,有的需

5、要用比较的”后,让学生感受亲身实践的必要性,从而引出下一个活动“比一比”。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比一比”这个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有效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当数学课上学生的回答偏离数学主题时,我认为教师应及时地进行引导,才不会变成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现象。(2)收集学生学习信息方式单一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跳绳》一课中,有一个“画一画”的活动。有个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格子图(如右)涂色,并写出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于黑板上,并整理写出学生口答的算式,如1+8=9,8+1=9,9-1=8,9-8=1等。整个过程,教师用“谁还

6、有不同的涂法和算式”作为引导语让学生回答,一共提问了15个学生,还没把学生的全部做法整理出来(因为有的学生没能写出4个算式,教师只好让其他学生补充),但这时已经下课了,原定的“试一试”“练一练”只好取消了。本节课教不完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方式单一,整个过程采用“一问一答”式的反馈方式。我们知道,这道题体现了新教材当中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有9种涂法和36个算式,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来说,显然很浪费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采取“并联”方式,而不要用“串联”方式。即当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时,可有意识地选取不同做法的同学到黑板上写算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做得对不对,

7、有没有其他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同时呈现出来,而且信息面比较广,故称为“并联”,而一问一答式的反馈方式称为“串联”。实践证明,“并联”方式在数学课堂上能达到省时高效、多方位收集学生信息的目的。有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好地尝试,如我市洪濑中心小学新基础实验班的潘月娥老师。在她的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能够自动到黑板上写算式,而且学生还学会分析判断,只有自己的做法跟黑板上的做法不一样才到上面写,这样学生必须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