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斑病病菌碳氮源影响试验.pdf

水稻叶斑病病菌碳氮源影响试验.pdf

ID:56029910

大小:402.1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水稻叶斑病病菌碳氮源影响试验.pdf_第1页
水稻叶斑病病菌碳氮源影响试验.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水稻叶斑病病菌碳氮源影响试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与技术第34卷第7期2014年7月水稻叶斑病病菌碳氮源影响试验刘洪娟’,李明辉(1.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官地133722;2.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吉林长春130021)摘要:以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源对该病病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茵丝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果糖、麦芽糖,氮源为CONCH、Ca(NO,)、NHNO,、KNO3、NHCL;遣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氮源为NH4NO3、Ca(NO3)。关键词:水稻叶斑病;绿达177品种;碳氮源;茵丝;孢子中图

2、分类号:$435.11文献标识码:A绿达177水稻品种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吉林市绿达农业用含氮量相同的硝酸铵、硝酸钙、氯化铵、尿素、硝酸钾,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选育,2011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用3%葡萄糖溶液为基础溶液,控制氮量浓度为5%不同氮源具有优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综合性状突出等优良特性,的孢子悬浮液,共5个处理,重复3次测量方法同上。在吉林省早熟、中熟稻区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2013年,2结果与分析绿达177水稻品种在敦化农户种植地发生了叶斑病,经查该病2.1不同碳氮源对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菌丝生长的影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mariarices)

3、,是敦化地区发生的一种新响病害。该病病斑发病初期为水浸状小点,中后期在叶片上多为表1不同碳源对绿达177水稻品种长椭圆形,8~20ram,病斑中央为黄白色,边缘为褐色并有叶斑病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黄色晕圈,大型病斑中央会出现穿孔状,严重时病斑相接,使叶片大量枯死,严重会导致植株死亡。为了解该病的发生规律,特进行了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碳氮源影响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材料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由敦化市官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碳源:葡萄糖Glucose(C6Hl206)、蔗糖Sucrose(cl2H220l1)、麦芽糖maltose(C12H220n)、乳糖lac

4、tose(Cl2H220l1)、由表1可见,乳糖、果糖、麦芽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果果糖Fructose(c6H1206);氮源:尿素(CON2H4)、硝酸钙糖、麦芽糖、葡萄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麦芽糖、葡萄糖、蔗(Ca(NO))、硝酸铵(NH4NO,)、硝酸钾(KNO,)、氯化铵(NHC1),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乳糖与蔗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因此,以上均为化学分析纯试剂,均由敦化市农科院植保所提供。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果糖、麦芽糖。1.2方法表2不同氮源对绿达177水稻品种在无菌条件下将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接种在装有叶斑病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适量的PDA培养基培养皿中,

5、放人25恒温箱内暗培养,不断纯化至无杂菌状态,取菌丝生长良好的培养基,用灭菌的打孔器(直径D=5mm)打取若干茵饼待用。分别以含碳量相等的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和蔗糖做基础成分取代PDA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配制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并标记。无菌条件下取菌饼,接种到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每处理3次重复,置于25℃条件下的恒温箱内暗培养,利用十字交叉法,每24h测量菌落直径并记录,直至有一处理接近由表2可见,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氮源对菌丝生或者长满培养皿,试验结束。长差异不明显。适宜茵丝生长的氮源为CONH4、Ca(NO):、分别以含氮量(30.00g)相等的硝酸铵、硝酸钙、氯化铵、

6、NH4NO3、KNO3、NH4CL。尿素、硝酸钾添加到以查氏培养基(磷酸氢二钾1.00g、硫酸2.2不同碳氮源对绿达177水稻品种叶斑病病菌孢子萌发率的镁0.50g、氯化钾0.50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OOg、琼脂影响20.oog和蒸馏水lL1为基础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及测量方法表3不同碳源对绿达177水稻品种同上。叶斑病病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病菌培养产孢条件下,进行不同培养条件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试验。在做预试条件下,用含碳量相同的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蔗糖分别以无菌水为载体,配制浓度为5%不同碳源溶液,制备适量的孢子悬浮液,置于25℃的恒温箱中,按预试记录的孢

7、子萌发的时间开始观察,间隔12h在显微镜下调查孢子萌发数并计算孢子萌发率,当有一处理接近或达到90%以上萌发时试验结束,共5个处理进行3次重复处理[5-8]。(下转第1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