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doc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doc

ID:56052387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doc_第1页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doc_第2页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doc_第3页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课堂教学中的追问在一次公开课上时,授课者教的是《祝福》,其中有一个问题设计:是谁杀害了祥林嫂?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依次说出了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鲁镇的男女、我等等,在学生肯定与否定的争执中难解难分,如果老师及时出场,追问一句“他们都是但又不是,那么是谁害死了祥林嫂?”自然会引出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追问”实际上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首席的体现,不可忽视或轻视。追问,顾名思义是指追根究底的查问,多次的问。具体的说它是在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追根究底地继续发问。在教学上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所谓“行是知之路,学非问

2、不明”,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追问的优势在我看来就是启发学生再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追问意识,以期对学生高层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在什么样的时机下以什么样的追问方式来追问是值得探讨的,它会让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因为教师的巧妙提问,定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互动,达到思维的提升。关于追问的时机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情境:①课堂学习有所松懈,学生学习状态低迷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恰当的追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增强教学感染力,诱发学生的思维;②学生思维肤浅,思考方向迷茫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这样说?”,“你是怎么认为的?”,引导

3、学生在接见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帮助他们体会到思考带来的愉悦。教师有意思的追问和引导,会培养学生刨根究底,不满足于似懂非懂的精神和态度。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③学生考虑问题一味求新时,如果不正确引导,会产生不合逻辑的思维结果。此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适当的追问让学生自己发现思维上的问题,快速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而问题设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简单的假设式提问,在欣赏字词时很容易运用。让学生面对句子自我追问:这句话中重要的词是哪些字词?这些字词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可不可以用其他的近义词来代替?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出完整的答案。比如说古诗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4、”用得极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可以运用假设提问:如果把“绿”字换成“到”,“过”,“满”等字,表达效果会怎么样?为什么?通过假设提问,换字练习,学生就会发现“绿”字用得好,它描绘了勃勃生机的春天境界,写出了满眼春色的自然气息。提问也可以浅入深出,在学生尚未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或学习陷入迷茫时,通过设置灵活浅显的问题引起答题兴趣。比如在问“在文学作品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是指什么,你举几个例子看看”。这样的问题很枯燥,也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如这样一步一步的追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上面这几句诗,都有动有静,那么读完全诗给你的整体感觉最终是

5、静还是动?”学生有的很肯定的答“静”“明明有动啊,你怎么会感觉是静呢,你觉得合理吗?”……“如果这也是艺术手法,你觉得该叫什么手法好呢?”学生总结后归纳动静结合。最终以这种方式既让班级学生都各抒己见,又能获得对知识的完整认识。提问时也可以环环相扣,步步逼近。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好渐进式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比如:本文写的是什么?(文章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作意图,中心思想)作者是怎么写的?(写作技巧)。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掌握文本的思路。例如在整体感知《春》时,整理出:本文写的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是什么),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6、为什么)选取典型代表性的景物,情景交融(怎么写),通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追问来理清学生的阅读思路,提升了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当然除了把握好追问时机和掌握好追问方式,对于追问的实施者教师,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追问,对老师的要求比以往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讲解要难了许多,需要老师的专业修养,文化视野和教学智慧。教师对课堂民主和谐气氛的营造,才能使对话直截了当,绝无隔阂。没有对话的课堂就是一言堂,学生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而对话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安全基础上,老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思维才能极大的自由,才能有效的沟通,才能在“追问”中达成。

7、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如果过多预设会造成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就无形中舒服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想象,熄灭了创新的火花,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大胆打破预设框架,对学生的意外答案给予积极的引导,以睿智的追问激活积极的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的绽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