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

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

ID:56087411

大小:3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19

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_第1页
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_第2页
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_第3页
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_第4页
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学习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2012年8月15日至8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北省继教中心组织的暑期“国培计划(2012)”影子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指导教师培训。培训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带领影子教师开展观课议课和课例研究。培训期间,住“防空洞”,吃素食餐,记百页纸,夜晚做作业,白天抢椅子,听新理念,享国培惠,示范引领,开阔眼界,内心丰盈,思未来路,雀跃欢呼。国培如一盏明灯,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过去,我对“影子教师”的概念十分陌生,对“课例研究”也是一无所知。特别是上海教育科学院杨玉东和王洁教授两天来有关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教授

2、课程—从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研究的要素,课例研究的国际视野,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策略观察技术和价值取向等等内容,更如明珠般闪现着教研理论工作者以海量研究工作打磨出的深刻的理念光芒,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我而言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使我对课例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想如果完全吃透两位教授两天14小时的新理论、新理念并与大家反馈,我深感还需时日咀嚼思考,今天我试着将所记内容选择性的同大家汇报。有不对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关于学习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课例研究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见幻灯片)1、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教

3、学研究的话语系统中。然而,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同,导致了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识,使大家对于课例与案例、课例与教案、课例与课堂实录、课例与经验论文之间的区别不加思考而混用。杨玉东教授用了简单的七个字做了最精辟的注释:以课为例讲道理。 课例研究就是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是传统常规教研活动的一种精致化的研究。课例研究与常规教研有何区别?常规教研活动的问题: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2、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究?(幻灯片)3、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一个课例应该由以下四方面要素构成:1)、主题与背景。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因

4、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通常的听课评课往往对一节课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研究的主题最好从课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别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

5、所在,帮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2)、情境与描述。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课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及其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但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有时为了凸显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甚至对片段中的语言也可做适当剪裁(如用省略号略去一些无关的话语、删去一些口头禅等)。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实录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讲述的方法对实录片段进行第二手的描写,包括作者

6、本人当时的想法、感觉等都可以写入课例。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3)、问题与讨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然包含着提出的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因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研究“背后”的故事,交代产生这个课例的过程中的问题线索,使读者知道研究教学进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否则读者只是感觉到描述了一节“好课”,却不知产生这个“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对读者来说,把研究授课的问题及其讨论梳理出来、展现过程,可能更具启发价值。课例描述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在后续讨论中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但都可以呈现出来。甚至写作者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思维的后续问

7、题或两难问题,留下一个今后可以继续研究和讨论的空间。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那种没有问题的课例描述,或者说只是一节“好课”的展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在这里所倡导的。4)、诠释与研究。对课例本身加以解读,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就需要对课例作出诠释、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这是课例的另一要素。不过这种诠释应该是归纳型的、内容紧紧扣在描述的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上,不宜夸大和跳得太高,否则极易沦为空谈,使得课例前面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后面是一般理论的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