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doc

夜雨寄北李商隐.doc

ID:56126291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20

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1页
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2页
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夜雨寄北李商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夜雨寄北(唐·李商隐)》赏析及练习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确定归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也涨满了秋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  1.第一句一问一答,有何作用?  答:两个“期”连用,一问一答,写出了作者思念亲人,欲归不能的无限惆怅和无奈,突出了夫妻间真挚的感情。  2.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注满之意,

2、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情景,更烘托出了诗人绵绵不尽的愁思。  3.“巴山夜雨”出现了两次,有何作用?  答:第一次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感受,抑郁孤独,愁思无限;第二次表现诗人想象他日剪烛西窗夜话的内容,突出了团聚的欢乐。两者对比,反衬出了今夜的凄苦和孤独,更加的突出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4.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①回环往复,浓缩时空②虚实相生,富于想象③对比衬托,情景交融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

3、情。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中心  这首诗描绘了巴山夜雨的情景,抒发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情怀与思乡愁绪。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实写,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写,设想重逢情景,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之深情。)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2、想象3、情景交融练习1、《夜雨寄北》

4、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    与友人团聚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      的感情。4、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    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 ,第二个

5、表现的是 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   ,作用是     突出思亲念归。 5、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6、诗中的两个“巴山夜雨”意蕴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前者是实景,渲染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后者是想象中相聚时谈论的话题。7、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8、本诗构思

6、新颖,请你说说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抒发感情的?诗人从想象的角度,设想他日重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从而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9、在巴山夜雨时的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什么样表达出来的?孤寂思乡(凄凉愁思)。是通过描写当时所环境及想象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作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绪的。(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这种心情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10、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

7、,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11、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12、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表达了诗

8、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1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14、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