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硝化过调试.doc

氨氮硝化过调试.doc

ID:56126913

大小:29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0

氨氮硝化过调试.doc_第1页
氨氮硝化过调试.doc_第2页
氨氮硝化过调试.doc_第3页
氨氮硝化过调试.doc_第4页
氨氮硝化过调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氮硝化过调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分析之硝化崩溃记录2011年1月硝化第一次崩溃1.1原因:长期系统不排泥在此点崩溃(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加上进水带有有毒物质冲击,生产塑料类废水偷排。1.2核心表象:生化池DO突然上升后下降缓慢氨氮的处理能力下降,几近崩溃。2.1过程表述:1月3日下午2点,生化池DO从1.2升到10一直未降下来,看曲线图如图所示:生化池进口端日平均值在4-7徘徊,1月3日的详细曲线:下午2点DO飙升到9。氨氮的处理能力下降,如图所示。1:处理率从1月6日开始降到30-50%水平。明显受到抑制。硝酸盐的曲线佐证硝化受到的抑制2.2波动前后变化水质分析出水水质特性(单位均为mg/l)

2、进水基准水平项目DO波动前水平DO波动后水平TP5TP0.40.8-1.2COD200-300COD3040-60SS300SS813-16NH3-N25-30NH3-N827-30此次硝化崩溃直到24日后才恢复。恢复时间是20d。2.3讨论说明从TP,COD,SS,NH3-N的受影响程度上说明,硝化菌的敏感性高于其他,硝化在受到冲击时首先被抑制,这个在去除量的及去除率的体现上已经很明显。从镜检方面推测:恶化过程中,中间型活性污泥代表型“动物”出现,会游鞭毛型不具刚毛的“动物”出现占有主要生物相。总结:硝化细菌的世代周期长,生长环境要求高,它敏感于其他细菌,“这”(

3、硝化菌受冲击)也可以作为水质冲击的信号,需要及时调整控制参数,就本次调整来说应该是加大排泥量。“活性污泥团发生了“形态”变化,因为硝化亚硝化菌为附着菌,良好的污泥团不存在了,那么硝化和亚硝化菌所依附的良好载体就不存在了”(以上引用冷水澡所述),质量差的载体,提供不了充足的空间给硝化亚硝化菌,所以硝化和亚硝化菌也大量消失,第一次调试的实践证明:硝化的产生是先有优质菌胶团,再有硝化。所以冲击还是冲击了菌胶团的“形态”,硝化才收到抑制,载体消失,硝化消失。(以上为个人观点)案例分析之硝化未出记录2011年2-5月硝化没有调出来过程1原因:1.1首先原因一排泥不畅,脱泥量从

4、1月份到2月份总共脱泥10天,严重不足。1.2协调不力废弃系统的废弃污泥冲击量过猛,导致系统崩溃。1.2.1:2月15日维修队私自放空初沉池6000方污泥进入系统,导致SV30从9%突然提升到37%,并且污泥发黑,出水发臭,类似农药气味水体,污泥导致出水SS升高,其它类指标一并升高。此次事故影响到2月21日取样SV30时候仍然有黑色颗粒,夹杂。1.2.2:2月23日施工队私自放空停用的一组生物池导致49000方污泥进入系统导致系统负荷跌落,导致二沉池浮泥出现。1.2.3:3月17日放空生物池全黑,导致污泥的负荷跌落,偏离正常控制范围。1.2.4:4月10日施工私自放

5、空二沉池导致正常的生物池3/5全黑,2/5黄色,二沉回流口也是黑色。以上各次放空均有SV30突跃对应第五次由于外加硝化污泥投泥导致。是一个正向的操作。4月16日开始用临时泵大量外排系统黑色污泥,至变黄后仍然外排污泥龄控制失控,在这期间泥龄忽然间由70-100d忽然又<3d总结所以,从泥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有两方面对硝化不利,一个是泥龄波动剧烈,不利于培养硝化菌,其次是泥龄过小<3d小于硝化污泥的世代周期,所以从泥龄理论可以否定硝化的出现。再从污泥结构方面分析:硝化菌出现需要成熟污泥菌胶团做基础,硝化菌吸附在上面生长繁殖,在此阶段不是冲击致使过老化污泥的结构松散,就是排

6、泥过多,导致污泥量不够,致使,曝气过度把污泥曝击碎了,污泥游离。综上所述从泥龄和污泥结构两方面否定了污泥的硝化效果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