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

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

ID:56180058

大小:583.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04

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_第1页
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_第2页
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_第3页
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_第4页
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9月当代青年研究September,2014总第332期第5期ContemporaryYouthResearchSerialNo.332NO.5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曹日晶日q(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摘要1学校教育制度应该促进农村学生的向上社会流动,然而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教育制度以城市教育为中心.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以“市场能力”和学业成绩作为学校选拔规则,以及重点学校制度对农村学生获得高一级教育机会的制约,导致了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排斥”。教育制度的城市化、市场化、精英化取向是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原因。将现阶段农村教育主要

2、功能定位于促进农村学生城市化和社会地位升迁,确立教育制度的正义原则,实现对农村学生的“差异补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关键词1农村教育;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制度『中图分类号1G40—052[文献标识ra.q.lA[文章编号11006—1789(2014)05—0058—07学校是“发达的民族国家中为社会等级制提供证明的极为重要的制度机制”。lu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炼金术,通过制度的巧妙安排将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员安插到相应的社会位置上,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在促进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方面凸显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看到,随着社

3、会转型的加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正在日益弱化,“知识改变命运”失灵。田教育仅仅成为个人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改变其底层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的过度选拔,农村义务教育辍学率的反弹,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降低,农村大学生就业艰难,学校教育促进农村学生的社会流动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农村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弱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31415161本文基于城乡二元的社会背景,对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其路径依赖逻辑,以期为农村教育社会流动功

4、能的正常发挥提供思路。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优先发展城市教育的原则、改革开放初期,采取的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在城乡之间依然延续了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行政计[收稿日期]2014—06—05[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EAA130365。[作者简介】曹晶,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教育政策。·58·2014年第5期曹晶转型期农村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弱化的制度性因素划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资源分配上表现为向城市倾斜,向城市重点中小学倾斜.先城市后农村的原则。

5、在教育选拔上,城市学生因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而获取更多的上一级教育机会。(一)分级办学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和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并在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而具体到农村则是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这种从表面上看来是权力下放和给与更多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更多的是筹集教育经费的自主权,而非真正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实质上是将国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以更为合法的形式转嫁到农民身上,并曾一度被宣传为“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

6、人民”。这里的“人民”仅是“农民”,而“市民”教育则是国家办。这一时期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已经产生,但是通过地方政府各种方式集资办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选择原则,参军等社会流动途径,使这种城乡教育差距对教育分层功能的影响并未十分明显进入2O世纪90年代以后,义务教育分级办学体制重点集中精力办好一批重点学校。而重点学校一般都集中在城市,致使在计划体制中占有相对优势的城市教育获得了更大的资源空间和政策优惠。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分配、教育选拔标准等方面。这一时期城乡教育差距显著扩大,在教师方面.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比例较高,而城市教师则多是中专科毕业生

7、,在农村没有较高水平教师充实进来,而在城市正规专科院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因此带来教学质量差距拉大。《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1993年,城市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城市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为941.7元,农村为472.8元,城乡差距分别为1.9倍和2倍。到1999年.城乡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1492.2元和476.1元;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2671.2元和861.6元。两者的差距都扩大至3.1倍。这一时期分级办学体制下的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尤其是随着乡镇企业由改革初期的鼎盛走向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