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现状.pdf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现状.pdf

ID:56182886

大小:165.83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6-04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现状.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现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现状2016-06-0113:52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前世界使用的最主要能源。然而,化石燃料不仅是非可再生能源,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长期需求,而且其使用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寻找洁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光催化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半导体材料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易储存的化学能,如分解水产氢和还原二氧化碳等,而且能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实现完全矿化降解,被认为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半导体光催化过程通常分

2、为3个主要阶段:(1)光催化材料吸收大于能带隙的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2)光生电子空穴对发生分离,并迁移到半导体的表面;(3)迁移到表面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分别与吸附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目前,光催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杀菌、处理污水和净化室内空气等方面,但很多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转换效率仍然很低,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这是由于TiO2、ZnO等传统光催化材料的带隙较宽(3.2eV),只对占太阳能很小一部分(4%)的紫外光响应,而占太阳能53%比例的可见光和43%比例的近红外光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一原因是量子效率低,有相当大比例的光生载流子在半导体的体内或者表面发生复合,以发光和发

3、热的形式散发掉,这部分能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在拓展光催化材料的光响应范围和提高量子效率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研究发现:金属(非金属)掺杂、固溶体、染料敏化和等离子体光催化等不同的方法可以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性能。然而,半导体带隙变窄的同时其氧化还原能力也下降,从而光催化性能降低。如何在保持宽光谱响应的同时实现载流子有效分离成为近些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另外,近些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光响应从紫外光拓展到可见光范围,很少关注近红外光响应催化。具有近红外区域光响应的光催化研究报道甚少。因此,拓展近红外光响应材料的研究同样对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具有重

4、要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