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

ID:56248429

大小:4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4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留置探究空间掌握科学研究——《体积有多大》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是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板块。学科教学中的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学科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和延伸,而科学教学特定的探究性,使之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开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原来的苏科版自然教材第六册中,在《空间和时间》单元有一课的内容是《体积有多大》。本课首先使学生了解物体都要占据空间,而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然后明确体积的概念,初步认识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本课

2、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使用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其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生成三年级的校本研究性学习内容,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曾经在第五册《测量》单元中,初步接触过有关测量空间和时间的内容,但是学生不管是在自然科学课还是数学课中都没有接触过体积毫升的概念。而且在使用量筒的过程中,讲究操作的科学性,学生对量筒的可操作性会极其感兴趣,但对科学的操作方法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在这过程中部分同学对操作方法的严谨性可能有抵触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老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难免

3、造成死板的教学局面,也违背了《科学》课倡导的理念及课程标准制定的相关内容。在自然课向科学课转轨的时候,应更注重让学生如何去探求知识,对已发现的问题自己去寻求解决的方法。结合教材分析在本课可尝试重组教材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课时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比较水的多少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第二课时再转化引申测量固体、气体的体积。【教学目标】本课通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应制定以下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不管是液体、气体、固体都要占据空间,初步了解体积的概念,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2、掌握用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并能熟练操作。3、培养学生的动

4、手操作能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出示一个乒乓球)这是什么?生:这是一个乒乓球。师:(出示一个大皮球)这又是什么?生:这是个皮球。师:(将两个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发现?生:一个大,一个小。生:皮球大些,乒乓球小些;大球重,小球轻。生:浮在水面上就轻。生:光看大小不行。生:两个球都能浮在水上。师:用手掂一掂,哪个球重,哪个球轻。(学生试了以后,有的说皮球比乒乓球重,有的说一样重.看来学生缺乏掂重量的经验,老师就转换话题。)师:如果让你比较水,你比较什么?生:比较水多水少。(板书:比较水的多少)。(评:这项活动,老师

5、的意向是从固体的比较引入,转向无固定形状的液体的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想办法根据水的特点来比较水的多少)。(二)、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这些水是不能喝的,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但是不要把水倒出来了,仔细想一想:观察完这三瓶水,你发现了什么?师:刚才老师看了一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发现。现在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透过这个瓶子看东西,东西就变大了。生:如果水多一些,压力就会大一些,水里面还有一些小泡泡,塑料瓶子里的泡泡多一些。生:三个瓶子里的水不一样多。生:水是透明的液体。生:水是没有气味

6、的。生:水是无色的。(评:这段活动,首先是老师偏离了原来的意向,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把学生引向观察水的一般性质。实际上,我提供了三个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瓶子,如果从瓶子的形状,大小说起,就很切合主题了。)师:同学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你们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呢?生:这三瓶水,那瓶水最多?师:那就请大家说一说,你认为哪一瓶的水最多?生:第二瓶最多,二号瓶里的水最高。生:是第三瓶最多,三号瓶粗,如果把3号瓶里的水分成两半再竖上去,就比2号瓶里的水高。师:大家是怎么想的呢?生:第三个瓶子里面的水多。它比一号瓶高,

7、比2号瓶重。所以它里面的水应该是最多。生:反对,瓶子重不等于水多。生:第二个瓶子它不仅比较粗,而且水也很高,应该是第二个瓶子的水最多。师:那么认为第三瓶最多的举手?认为第二瓶最多的举手?(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有一部分)(评:瓶子的大小、形状不同,装水的多少也不同,从而引发了学生的争论。)师:同学们都觉得是自己对,那么你怎么证明自己是对的呢?生:再拿一个跟其中的一个一样的瓶子,比一比就知道了。生:把水倒到一个杯子里一比就可以了。师:先分组讨论实验怎么做,要什么东西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评:老师准备的材料箱里有学生可能想到的各种材料,还有学生没想到的材料。

8、学生纷纷按照自己的想法找老师要器材,有的组的学生小心翼翼地用漏斗将不同瓶子中的水分别倒入几个相同的瓶子中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