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

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

ID:562552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_第1页
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_第2页
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_第3页
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_第4页
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重点探究“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何谓首都经济圈?是指以首都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核心,通过首都资源与周边区域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的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区域。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既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制度安排,也需要区域内各主体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推进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整体发展水平的跃升。具体而言,首都经济圈建设要抓住五大战略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高层统筹,建立健全跨区域合作机制近

2、年来,京津冀区域在一些重要领域建立起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如达成《廊坊共识》、《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北京市天津市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等,建立京津冀发改委主任联席会、9+10旅游联盟等。从实际效果来看,现有区域合作机制效能不高,尤其是缺乏具体的推进和落实机制,尚不能满足加快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需求。7未来应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形成统领区域整体发展的行动纲领。由国家牵头推进规划编制,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健全各省市间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产业对接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机

3、制。比如建立中央、京、津、冀四方参与的“首都经济圈工作联席会”,作为区域合作的决策机构,主要由京、津、冀三地省级主管领导、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组成,一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共同磋商部署区域合作重大事宜。首都经济圈区域合作除了通过各类框架协议形成共同遵守的相关准则外,更需要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对接协调机制。比如建立常态化多层次协商对话机制,改变目前地方政府倡导式的非制度性合作协调机制,增强区域合作机制的稳定性、紧密性和硬约束;建立规划对接机制,加强地方规划与国家级规划的衔接与协调,以及地方规划相互衔接,加强

4、规划间的联动实施;探索区域间利益协调,包括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以及税收收入归属争议协商解决机制等。突出创新驱动,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基地北京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每年技术成果交易高达5万多项,其中70%以上输出到京外地区和国外。首都经济圈建设,应突出和强化北京作为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搭建首都科技资源与周边区域现有产业的对接平台,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7促进首都科技创新平台对首都经济圈开放共享。近年来,北京积极探索促进首都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

5、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建设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创新平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等。未来应探索推动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配置利用,促进其面向首都经济圈开放共享,在首都经济圈范围吸纳成员单位。充分整合利用政府投入的科技条件资源,支撑国家、区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并不断挖掘社会需求,面向首都经济圈开展企业需求与科技条件资源对接服务,推动构建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产业化应用。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跨区域的应用示范带动创新产品和技术市场需求,是推动首

6、都经济圈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一是围绕首都经济圈解决城市人口管理、资源环境约束、交通拥堵等关键问题的创新需求,通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运用各种政策手段鼓励和扶持区域内产业界、高校、科研院所等承担政府示范应用工程。二是围绕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节能环保、新能源利用、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等领域,在首都经济圈设计组织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工程。三是进一步推动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在首都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应用并向环首都区域推广,加快中关村创新成果在周边区域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合作模式

7、,探索以“总部经济”、“飞地经济”等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对接7现阶段,北京应重点发展符合首都资源优势、有助于强化首都功能的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将部分制造功能、服务功能向环首都区域转移,实现在更大空间范围上的产业资源整合和经济功能协作,促进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积极扩大“总部经济”模式的产业合作。在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通过将总部、研发等高端环节与生产、制造等低端环节分离布局,实现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最优化配置,进而提升企业产出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北京和环首都区域

8、在以总部经济模式推进区域产业合作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例如首钢涉钢产业整体搬迁到唐山曹妃甸,北京一机床铸造车间迁到保定高碑店等。未来应继续扩大合作,引导北京的大企业优先向周边中小城市布局生产基地和配套服务基地;同时可以探索首都和周边城市“强强联合”——发挥首都独特优势吸引企业总部落户,发挥周边城市空间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等吸引生产基地落户——共同吸引新项目、大项目落户首都经济圈。7探索以“飞地经济”模式开展共建合作。“飞地经济”则一般是两地政府对某块土地的使用权达成某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