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

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

ID:56294997

大小:4.12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6-10

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_第1页
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_第2页
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_第3页
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_第4页
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伦春族民族风俗与文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鄂伦春族人口分布鄂伦春族共有8196人(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有3573人: 分布在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黑龙江省有3871人: 分布在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民族乡,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新兴鄂伦春民族乡,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及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等。鄂伦春族在我国的行政建制上总计有一个民族自治旗和六个民族乡。语言文字鄂伦春族有语言无文字,现在通用汉文。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语言特点:单元音丰富,分长短;复元音很少。辅音系统结构简明。多反映狩猎生产方式的词。其语言内部比较一致,无方言差别。地理环境鄂伦春自治旗(1951

2、年10月1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也是鄂伦春族最大的聚居区。总面积54657.8平方公里处在大小兴安岭的山林地带,动植物资源丰富。族源与社会发展族称有如下三种解释:“使用驯鹿的人”、“山 岭上的人”、“归顺的人”。古代鄂伦春族居住在黑龙江沿岸,内外兴安岭,东至东海沿岸及库页岛的广阔林海中。鄂伦春人也有不同的自称或他称:居住在石勒喀河、黑龙江和呼玛河流域的人,“玛涅克尔”人;居住在精奇里江和黑龙江中游爱辉一带的人,被称为“满珲”人;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和牛满江一带的人,被称为“毕拉尔”人。族源有的说是“钵室韦”的后裔有的认为除“钵室韦”外还有部分“奇楞”人、“玛涅尔”人、“满珲

3、”人、“毕拉尔”人与土著鄂伦春人融合而成的鄂伦春族。社会发展元朝时被称为“林中百姓”明朝时被称为“栖林”、“奇楞”、“林中人”或“北山野人”清初被称为“俄伦春”、“鄂鲁春”或“俄乐春”等解放前,鄂伦春族还保持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的残余。终年过着原始游猎生活。伪满时期,日寇的“消灭和利用”的政策,使其濒于灭绝。1951年10月1日在大兴安岭小二沟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1953年开始下山定居,完成了鄂伦春族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经济生活早期鄂伦春族以“乌力楞”为单位的集体狩猎,从事原始的狩猎生产,同时辅以采集,捕鱼和手工业。猎获物平均分配。建国后,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直接过渡;19

4、58年鄂伦春自治旗实现定居,结束了游猎的生活,开始有计划的狩猎和其他辅助性的经济生产方式。1996年1月鄂伦春自治旗禁猎,实行“禁猎转产”,鄂伦春族结束了狩猎经济,转变为以农 牧业生产为主。正月至2月为“鹿胎期”,4月至6月为“鹿茸期”,9月至落雪为“鹿尾期”(即鹿交尾期)落雪后为“打皮子期”四个月固 定的生产季节狩猎工具的变化早期狩猎工具主要是扎枪、弓箭、桦皮船、滑雪板,猎犬,驯鹿等。十七世纪以后,火枪逐渐取代了弓箭,成为主要的狩猎工具。到十九世纪未。鄂伦春人普遍使用别拉弹克(单响枪)枪。二十世纪初,现代步枪—连珠枪也在一部分鄂伦春人中开始使用。同时马匹也大量输入进来,它也是强有力

5、的生产工具。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民俗文化衣食住行节日礼仪婚姻丧葬宗教信仰鄂伦春族信仰萨满教,其宗教形式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鄂伦春族对太阳神非常崇拜,每年正月初一要向太阳跪拜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拜月亮神图腾崇拜:鄂伦春人和熊的关系十分亲密,在吃熊时,也边吃边发出“嘎嘎”的叫声鄂伦春人供奉的祖先神称为“阿娇儒博如坎”。衣食住行---衣鄂伦春族的服饰有其鲜明的特点:以狍皮为衣。冬着大毛皮袄,春秋着青毛皮袄,夏着红毛皮袄。鞋则夏穿布筒皮(底用狍皮腿制成),冬春秋三季,则穿皮筒皮底(筒亦用狍腿制成)。随着布匹,绸缎输入到鄂伦春人的地区后,他们也逐渐地改穿布料衣服,打

6、 猎、采集时仍穿皮衣。鄂伦春人服饰头戴兽皮帽的 鄂伦春代表鄂伦春家庭衣食住行---食鄂伦春人过去以吃狍、鹿、犴、野猪、熊肉为主。鱼和野菜为辅助食品,食用最多是狍子肉和野猪肉。吃法主要有三种,即煮食、烤食和生食野兽肝肾等。鄂伦春人喜欢用飞龙鸟、野鸡、野鸽做汤。鄂伦春人还有喝熊油的习惯。兽肉衣食住行---住鄂伦春族定居前,一直住圆锥形的“斜仁柱”俗称撮罗子。鄂伦春族还有两种原始建筑,“恩克那力纠哈汉”即产房,“奥伦”深山中的高脚仓房。定居以后,政府帮助鄂伦春族建立起了砖瓦房。现在又建设新社区:有自来水和供暖设备的住宅,有仓库、车房和绿地。撮罗子兴安岭上的鄂伦春族衣食住行---行鄂伦春族最

7、早用驯鹿驮载物品。驯鹿(“四不象”):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有“森林之舟”的美称。马匹传入后,马变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冬季用滑雪板和狗爬犁。渡江河用“桦皮船”和“排木”。定居后开始使用大轮车,胶轮车等。1958年后,随着大兴安岭的开发,铁路、公路修到了深山老林。拉车婚姻丧葬鄂伦春族的婚姻分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一系列过程。鄂伦春族离婚受到多方限制。鄂伦春族的丧葬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仪式。埋葬的方法主要有风葬、土葬、火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