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

ID:5629702

大小:2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_第1页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_第2页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_第3页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_第4页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3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陆凤娟风琴钢琴提琴黑管长笛吉他碰钟木鱼铃鼓二胡古筝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3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陆凤娟风琴钢琴提琴黑管长笛吉他碰钟木鱼铃鼓二胡古筝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3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陆凤娟风琴钢琴提琴黑管长笛吉他碰钟木鱼铃鼓

2、二胡古筝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3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陆凤娟风琴钢琴提琴黑管长笛吉他碰钟木鱼铃鼓二胡古筝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3案例: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作者陆凤娟风琴钢琴提琴黑管长笛吉他碰钟木鱼铃鼓二胡古筝琵琶第一板块——创境设趣操作一: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境。教师前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画好情境图(即中小动物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演奏着各种乐器),再把各种乐器展示在音

3、乐教室的两边,并分别放上了与之相对应的写有乐器名称的词语卡片。操作二: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预备铃响起,教师步入教室,用神秘、兴奋的语气说:“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音乐教室开‘森林音乐会’呢,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块儿去参加,大家愿意去吗?”学生怦然心动,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热情高涨。第二板块——交往互动操作一:“我”与乐器零距离让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带着新奇的心情自己看一看各种乐器的造型;用手轻轻地摸一摸各种乐器,体验一下那种感觉;认一认各种乐器的名称。操作二:在互动中识物认字1.在交往互动中认字。同学之

4、间互相合作,借助拼音把词语卡片上的乐器名称大声地读给同学听,听的小朋友注意他是否读准了每个字的读音,并互相帮助纠正。2.在交往互动中识物。充分发挥班级中会演奏某种乐器的同学在交往互动中的作用。如:让学习钢琴的同学为其他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钢琴的知识,然后为同学们演示一下,演奏一首小曲子。让学生历经读词语、听介绍、看演奏几个环节,在这种宽松的交往式的互动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各种乐器的特点和音质,以及吹、拉、弹、打击、碰撞等不同的演奏方法,学会了表示乐器名称的词语。第三板块——交流展示操作一:“我”能读准。出示中

5、的四组词语,让学生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棒。可以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可以一组一组词语地读,再将四组词语连起朗读。以多种形式朗读,一方面进一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朗读情况,促使学生熟读成诵。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词语的识记。操作二:“我”能说好。让学生选择黑板上展示的情境图(即多幅小动物演奏图),请学生说出小动物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学生兴致盎然,有的说:“小熊一边弹着吉他,一边唱歌,你看他多陶醉呀!”有的说:“猫咪小姐也参加‘森林音乐会’,她打起了铃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的说:“老鼠先生唱起了男高音,老鼠夫人弹奏着钢

6、琴为他伴奏。”……操作三:“我”能写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识记字形。如:“钢、钟、管、筝”学生都可以用学过的熟字“刚、中、官、争”通过换偏旁或加偏旁轻松地记住。“琴”的下面是个“今”,“铃”的右边是个“令”,容易混淆,教师作重点指导:两个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它们的读音记忆,琴(qín)——今(īn),铃(líng)——令(lìng)。最后学生认真书写词语,并上台展示自己写的字,集体评议,哪里写得好,指出哪一笔写得不好,并在展示台上修改,促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新标,新教材,如何让“活”起,一直是我们认

7、真思索并努力去探索的问题。上面这则教学案例,在语教学的操作层面上诠释着新标的一些理念,给我留下许多思考和启示。启示一:摆正师生关系,用民主性指导取代权威性传授。新标要求教师要准确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此案例中教师就把准了这一定位,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走下了神圣的讲台,摒弃了“一言堂”和“钢性灌输”的做法。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乐器上摆着的词语卡片去认识乐器,自己去读准词语,自己去倾听各种乐器的声音,自己去发现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没有

8、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介绍,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通过看、听、摸、认等各种方法去亲身体验学习,历经学习的过程,教师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启示二:注重互动交往,用动态的建构取代静态的接受。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更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案例中教师几个板块的设计都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交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