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doc

ID:56307825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doc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doc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doc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2、,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四、教学策略为了完成教学目

3、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读演结合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品议穿插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上我贯彻指导思想,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

4、究学习方式。五、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大板块逐一推进:(一) 情境创设,揭示课题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入境,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二)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1、出示导学提纲:(课件)①父亲是怎样救儿子的?②说说父亲和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

5、印象?从文中哪里看出来?③课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小组长安排好组员的分工合作学习,教师再加以引导,特别关注中差生的学习动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情感体验,增强语感。)(三)展示交流,体会父子了不起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在展示交流中,我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切入,灵活运用以下这四种方法:⑴读一读,读出真情课件出示:①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

6、阻挡他。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通过抓住父亲动作描写,进行对比读、想像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的读来凸现父亲挖掘时间的漫长,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读出真情。)⑵演一演,演出艰辛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让学生还能读懂什么?通过“挖”与“掰”、“抱”、“拣”的动作对比演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父亲挖掘的艰辛。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涵,也突出了父亲劳动的艰辛,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⑶品一品,品出实感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

7、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引导学生想像: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品析句子,抓住外貌描写,体会一位历尽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高大形象。⑷议一议,议出信念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进行挖掘?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找出文中的重点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句话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3次,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

8、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小结写法,过渡引出。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写法,使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