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

ID:56365917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2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_第1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_第2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_第3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_第4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内江市实验小学黄波如何教学分数的意义?教过分数的老师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分数意义的教学是学习分数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关键,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我们教学分数,更侧重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联系,而较少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上进行扩充。在分数意义教学中,我对两点困惑进行不成熟的剖析,希望得到专家与同行的指点。一、怎样讲“单位1”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之后,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会在五年级再次安排认识分数的相关内容。教材几乎都有差不多的表述:“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以前.我们觉

2、得“单位1”是一个重要的概念,“1”从表示数量上的“1个”到看做“一个整体”,对学生来说甚至对数学来说.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也应该是分数的意义或者分数再认识要体现的重要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1个”平均分为若干份,而分数的再认识则是“一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如果不讲“单位1”,怎么体现出是分数的再认识?分析起来好像就是这样。事实上,我们教学分数问题时,常常让学生先去找“单位1”,这有助于学生解决分数问题。不过,在一年级认识数“1”的时候,是只讲一个苹果是“1”,不讲一筐苹果是“1”吗?退一步说,一年级时教师没有讲,三年级时学生看到三筐苹果还不知道用“筐”

3、来回答有多少苹果,一定是一个一个地去数吗?一定要等到五年级时教师讲了才明白?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根据小组内男女生人数,进而说出一个分数呢?是学生本来就不会,还是我们压根就没有放手?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地自然。学生顺其自然就可以认识的,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地截成几段呢?是为了构建严密的学科课程体系,还是为了彰显教师的不可或缺?“单位1”的概念究竟要不要揭示?怎样来揭示?“1”是重要的计数单位,是学生所熟悉的。分数,从本质上说是表示两数相除的结果,使得四则运算以及法则畅行无阻;在生活中,分数主要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而“整体”这个概念,学生是熟悉的,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现行教材中,用“单位1”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用“整体”来表达。那么,没有“单位1”这一概念,对学生后续学习有没有影响呢?据我了解,初中、高中都没有这个概念,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分数单位的思想.这一点妨碍了学生对有关分数问题的圆满解答。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询问部分大学生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单位1”这个概念了。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学生不能很好地解答分数问题.是不懂得“单位‘1’”,还是不明白分数的具体意义,不具有单位意识,没有分数思维?以前的先找“单位‘1’”的解题步骤,表面上是找到了“单位‘1’”,实质上是不

5、是在让学生回头再看看题目,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我幡然醒悟:单位其实就是“1”。教材上的那句话因此可以改为—“一个物体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计量单位’。”当然,作为教材,这句话也可以不出。只要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如果要用自然数1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那么1的后面就要换上一个新的单位。比如1“个”变成1“筐”,单位不同,数量就不一样。例如,有这样一个片段:师:不管我说多大的数量你们都能用“1”来说吗?师:1个苹果生:1个师:5个苹果生:1盘师:40个苹果生:1袋、1筐、1箱师:4000个苹果

6、生:1车……二、区分分数的两种身份案例一:两个容易混淆的答案在教学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我们会让学生做类似于这样的题目: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令我不解的是:在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学生做“一根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题目正确率很高,以前学习小数除法时做“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这样的题目时正确率也很高。但现在将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学生却反而不会了。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分数的意义不理解!因为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准确说出分数的意义,能把

7、一个具体的分数的意义讲得很清楚了;也不是学生不懂数量关系,在学习小数除法后,学生就会做这样的题目: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0.4米。教学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老师不辞辛苦地讲。最终,学生还是没能解开心中的结,收效甚微。案例二:还剩这根绳子的在教学完分数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做这样的题目:一根2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还剩几分之几?初次碰到这样的题目,错误率也很高。很多学生的做法惊人的一致:2--。其结果更是让教师失望:!还剩。虽然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种类型题目,如:①一根2米长的绳子,第一

8、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还剩几分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