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

ID:56394850

大小:5.35 MB

页数:88页

时间:2020-06-16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_第1页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_第2页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_第3页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_第4页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苏州高铁新城规划——低碳经济,零碳城市研究表明,只有到2050年将大气中CO2浓度增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倍以内,才有可能避免发生极端的气候变化。工业革命前:280ppm,此后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2~3℃。美国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呼吁:大气中的CO2已经到了危险水平(385ppm为“引爆点”,而2007年已经达到383.1ppm)。因此控制大气中的CO2浓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事情。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占有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07年消耗的能源约合27亿吨标准煤当量(SCE),排放的温室气体近75亿吨二氧化碳

2、当量(CO2e)。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环境污染也显著增加。在中国北方,沙漠化正威胁着可耕地和草原;水资源的短缺在全国都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在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将面临巨大挑战。7.67.23.52.62.12.11.30.90.80.84.71.012.73.1-2.43.61.3-1.31.92.1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美国环境保护署;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麦肯锡分析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十亿吨CO2e1990--2007年均增长率百分比

3、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加拿大墨西哥2006年中国分省区CO2排放密度图5524~8183849~1198564~848406~563243~4050~242单位土地面积排放量单位:吨/km22466~55231199~24658184~26639从此图来看,中国CO2的排放量与地区GDP基本上成正比关系。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中国的环境污染还处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从能源密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时,环境污染开始减少,环境状况将发展到库兹涅茨曲线右侧。链接:环境库兹涅茨曲

4、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整体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中国的CO2排放趋势根据目前的趋势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CO2排放还将比2005年增长60%以上。据此,在2008年6月4日,中国政府响应联合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公约要求,在充分考虑目前国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相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麦肯锡预测,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应用零碳能源技术,2030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

5、预计水平低一半左右。在未来20年间,通过在新建商用建筑、住宅、汽车和电厂中应用绿色技术,中国可以避免发达国家可能需要承担的高额改建成本。苏州高铁新城-城市定位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交流的重要窗口;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智慧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苏州城市物流基地(陆地空港),影响全市的客流、物流、财富流。古城区高铁新城工业园区高新区苏州的城市副中心苏州高铁新城的经济职能国际生态环保理念与技术的交流和展示中心;国家生态环保技术的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

6、集聚地;国家生态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和产业化基地;国际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乐区。世界零碳城市案例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举办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了一个气候变化应对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阿布扎比,这个拥有1000亿桶石油储备的波斯湾小城,刚一踏入21世纪,便改变传统的占绝对优势的石油产业,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全面转型新能源产业。极有创意的是,该酋长国把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结合为一体,通过制造一个未来之城——Masdar来引领世界城市之未来走向。零碳城市解析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

7、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提出“零碳城市”的概念是因为富含碳元素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零碳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化、环保化实现的。当然“零碳”在当前只是一种描述,一种未来发展的极致目标。零碳建筑零碳交通零碳能源零碳生活零碳城市城市发展与零碳化以低碳技术为切入点,打破行政藩篱,整合区域资源,协调地方经济,改变区域内低效率竞争,实现高效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产业、环保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源头过程终端循环减量排放循环利用废物资源化持续有

8、效运行零碳城市特点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亦即经济的高效化和集约化;为应对长远的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建设零碳城市的途径来实现粮食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