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doc

先秦两汉文学.doc

ID:56395968

大小:2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23

先秦两汉文学.doc_第1页
先秦两汉文学.doc_第2页
先秦两汉文学.doc_第3页
先秦两汉文学.doc_第4页
先秦两汉文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两汉文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两汉文学(总序)一.先秦社会形态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二.先秦文学起源1.上古歌谣或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上古神话:上古先明对自然地解释而产生了上古神话,对自然的恐惧和未知。2.巫觋:记录商事;谛听上帝旨意。3.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

2、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甲骨文与金文里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三.文学形态或特点1.文史哲统一2.诗、乐、舞不分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特点:现诗(文学性)古诗(音乐性、文学性、创造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补充:唐诗—燕乐(刺激)词牌定曲:工尺谱四.先秦作者的流变(身份转变)1.巫觋→周公(制礼、作乐)礼:社会规范、统治制度。左史记舍,右史记事。《起居注》记录皇帝私事左丘是史官“学在官府”礼崩乐坏2.史官3.贵族4.士阶层五.先

3、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1.原始文化—夏商文学2.礼乐文化—西周春秋文学3.百家争鸣—战国文学4.楚地文化—楚辞第一章《诗经》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1.《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2.《诗经》作者:参与人数众多,既有贵族也有士阶层;十五国风作者是平民百姓,多是集体创作。3.《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4.《诗经》来源:公亲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乐

4、官保存下来(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5.《诗经》编订:孔子为《诗经》正乐,周王朝的乐管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6.《诗经》分类:风(民间歌谣160首,十五国风地方音乐),雅(士大夫作品,105首。分大雅31首、小雅74首,贵族的宫廷正乐属官乐),颂(祭神的颂词40首,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周颂31首,鲁颂4首,商颂5首)7.《诗经》用诗和传诗【1】用诗:用于典礼;讽谏;娱乐;教化。【2】传诗: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现在只剩外传十卷。【3】孔

5、子→子夏→荀子→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4】《毛诗序》大序:总序—子夏小序:单只一首—子夏、毛亨二.《诗经》的内容1.婚姻爱情诗(数量多,内容丰富)【1】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2】婚姻家庭诗【3】不幸婚姻带给女性痛苦、弃妇诗2.农事诗3.宴飨诗4.伤感诗定义:感时伤世之作(感叹现实)5.战争诗(正面、战争场面、徭役诗)6.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三.《诗经》的艺术特点1.《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风:“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

6、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2】雅:“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

7、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3】颂:“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4】赋:赋就是铺陈直叙,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5】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6】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词,一般用在是个开端,托物起兴。托物常常表现为借自然事物

8、引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用于开头或句中。【7】兴的作用:象征、联想、比拟;创设意境,烘托气氛【8】赋、比、兴的总结:这三种艺术手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极大的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歌民族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