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

ID:5641667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1.解读:(1)考查载体:遗传图解或遗传系谱。在高考中遗传系谱的考查形式较为常见。(2)考查要点:考查显隐性状的判断、基因型的推断、概率分析等常规遗传学问题。(3)基本思路:在掌握基本遗传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亲子代的表现型进行推理、计算。2.特点:信息简洁,考查内容逻辑性强,思考量大,区分度高。3.考查能力:观察、分析、推理、计算能力。(2012•江苏高考)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

2、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Ⅱ-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如果Ⅱ-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①HhXTXt HHXT或HhXT②1/36 ③1/60000 ④3/审题 三明一、明确基因符号1.解读:题目一般给出代表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字母,应区分代表不同性状的字母,不能混用或另用其他字母。2.应用:题干字叙述部分给出了控制正常与甲遗传病的基因为H、h,控制正常与乙遗传病的基因为T、t。注意该

5、信息不能说明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相对性状的显隐性需要在遗传系谱中进行判断。二、明确图例1.解读:在遗传系谱右侧,有用字说明的正常男女和患病男女的图例。在涉及两种遗传病的系谱中,应分清患甲病、患乙病和两病兼患的图例。2.应用:根据系谱右侧的图例可知:横阴影代表甲病患者,竖阴影代表乙病患者,方格代表两病兼患者。三、明确系谱中特殊个体的字信息1.解读:遗传系谱中的特殊个体信息往往以字的形式出现,这些信息对于遗传方式的确定、基因型的推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遗传系谱时,应结合这些字信息综合考虑。2.应用:根据

6、系谱分析只能推测乙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2)中“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关键。题中“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说明在正常人群中h基因携带者的比例为10-4,该信息是对Ⅱ-8信息的重要补充。答题 先分后合一、解读遗传系谱题经常涉及两种遗传病,此时应看清每一问涉及一种遗传病还是两种遗传病。在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的问题中,也应分别对两种遗传病单独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综合。二、应用1.典例中第(1)小题可分别单独对系谱中甲、乙遗传病的特

7、征进行分析。2.典例中第(2)小题中①②需要同时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但在解题时应对两种遗传病分别进行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综合。Ⅱ-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Ⅱ-6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如果不对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分析,Ⅱ-与Ⅱ-6婚配,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有8种,思维过程比较复杂,且容易出错。3.典例中第(2)小题中③④只考虑甲病即可。此时如果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会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浪费宝贵的解题时间。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