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采掘接替规定.doc

矿井采掘接替规定.doc

ID:56418959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23

矿井采掘接替规定.doc_第1页
矿井采掘接替规定.doc_第2页
矿井采掘接替规定.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矿井采掘接替规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矿井采掘接替情况相关知识导语:采掘接替是否合理的标志主要是看“三量”是否平衡。高瓦斯或突出矿井,则看其“四量”是否平衡。因此,监察矿井采掘接替是否合理的方法为:首先计算“三量”或“四量”,然后再到现场核查。在进行计算和核查之前,监察人员应熟知以下相关内容:一、相关规定(一)三量平衡规定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对大、中、小型矿井规定的三量合理可采期为: 大、中型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应达到3~5年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应达到1年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应达到4~6个月以上

2、。 小型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应达到2~3年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应达到8~10个月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应达到3~5个月以上。 一般情况下,矿井的三量可采期达到上述要求,便可实现采掘平衡。否则,就会造成采掘失调,影响正常接替。但可采期过长,则造成掘成的巷道闲置不用,使设备、资金积压,且增加巷道维修费用。(二)矿井类型规定1、标准井型为:9、15、30、45、60、90、120、180、240、300万吨等等。2、大中小类型划分:30万吨以下为小型煤矿,45-90万吨为中型,120万吨以上为大型煤矿。(三)回采率规定1、采

3、区回采率:厚煤层不低于75%,中厚层不低于80%,薄煤层不低于85%。2、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厚煤层不低于93%,中厚层不低于95%,薄煤层不低于97%(四)煤层厚度规定1、薄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m以下的煤层(低于0.6m的叫极薄煤层)。2、中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3.5m的煤层3、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3.5m以上的煤层。二、矿井“四量”划分规定(一)开拓煤量:开拓煤量系指已完成开采所必须的主井、付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或称中央石门)或采区石门、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集中下山或采区下山、主要

4、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道等的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量。(二)准备煤量:准备煤量系指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开采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道、采区回风巷道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造的煤量。(三)抽采煤量:通过抽采后达标的煤量并符合AQl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四)回采煤量:回采煤量系在准备煤量范围内为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和回采工作面切割眼四面所切割的煤量安装设备后即可正式进行回采。三、矿井“四量”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采区平均斜长×煤

5、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采区回采率(二)准备煤量=(采区走向长度×采区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呆滞煤量)×采区回采率(三)抽采煤量=抽采达标范围面积×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采区回采率(四)回采煤量=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工作面倾向可采长度×采高×煤的容重×工作面回采率四、矿井“四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四量”可采期计算1、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始煤量/当年计划年产量2、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3、抽采煤量可采

6、期:月=期末抽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4、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二)其它规定1、新建矿井移交生产时计算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可采期采用移交当时的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年设计生产能力及月平均设计生产能力。抽采煤量和回采煤量可采期计算采用移交当时的抽采煤量、回采煤量和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2、当矿井的当年计划年产量超过矿井设计能力时,计算开拓煤量及准备煤量可采期采用当年计划年产量。当矿井的当年计划生产未达到设计能力时,计算开拓煤量及准备煤量可采期采用设计能力。3、集团公司综合计

7、算“四量”可采期时,公式中的分子分母按各矿井相加之和求得。2015年10月24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