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话秋季养生.ppt

浅话秋季养生.ppt

ID:56419847

大小:92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6-17

浅话秋季养生.ppt_第1页
浅话秋季养生.ppt_第2页
浅话秋季养生.ppt_第3页
浅话秋季养生.ppt_第4页
浅话秋季养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话秋季养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话中医秋季养生三则秋季养生小故事1.男性,60岁,刚退休。退休前从事体力工作,比较强壮,但是平素怕热,易出汗。听说老母鸡可以补养身体,选择进食老母鸡汤。2.女性,45岁,家庭主妇。平素胃肠功能较弱,易腹泻。选择煲汤中加山药、白扁豆等。3.女性,35岁,高级白领,平素畏寒,尤其冬季手脚冰凉。觉得燕窝是很好的补品,又可滋阴养颜,就选择燕窝炖服。想一想:他(她)们的养生方法对吗?1..男性,60岁,刚退休。之前从事体力工作,比较强壮,但是平素怕热,易出汗。听说老母鸡可以补养身体,选择进食老母鸡汤。2.女性,45岁,家庭主妇。平素胃肠功能较弱,易腹泻。选择煲汤中加山药、白扁豆等。3

2、.女性,35岁,高级白领,平素畏寒,尤其冬季手脚冰凉。觉得燕窝是很好的补品,又可滋阴养颜,就选择燕窝炖服。×√×思考以上的养生方法为什么有对有错?养生要遵循什么原则?一、养生的概述1.含义: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使之绵长的意思。2.原则①顺应自然。②形神兼养。③调养脾胃。④因人而异。一、养生的概述3.注意事项:⑴适当,避免矫枉过正。⑵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要,不可盲目跟风。二、中医的体质分类1.体质的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

3、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2.影响体质的因素先天禀赋、年龄因素、性别差异、饮食因素、劳逸所伤、情志因素、地理因素、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二、中医的体质分类分型总体特征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气虚质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血瘀质血行不畅,以

4、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思考您的体质属于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是怎么观察获得的呢?三、中医秋季养生方法1.秋季季节特点:燥或湿秋季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天气由热转寒)的过渡阶段⑴立秋至处暑(早秋时期),秋阳肆虐,气温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有“秋老虎”之说。⑵白露过后(中秋和暮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是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因此也被称为“多事之秋”。三、中医秋季养生方法1.到了秋季

5、,我们会感觉自己及周边环境有什么改变?2.自己和亲朋好友在这个季节会常发生哪些疾患?3.有哪些养生方法呢?三、中医秋季养生方法2.容易诱发疾病燥:干咳无痰肺部疾患(咳嗽、气喘等)湿热:咯黄痰寒湿:咯白痰等湿热脾胃疾患(腹泻等)寒湿此外,风湿类疾患此时也易被诱发:湿热或寒湿均可诱发。三、中医秋季养生方法3.具体养生方法⑴精神调养从五行学说来看,肺与秋气相应,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秋季应以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避肃杀之

6、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荣平之气。必要时使用情志相胜法:以喜克忧三、中医秋季养生方法⑴衣着:“春捂秋冻,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时我们应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因此秋季应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⑵睡眠:分早秋、中秋、暮秋三个阶段来调整初秋时节:应本着避高温的原则,延续夏季时期夜卧早起的习惯。中秋和暮秋:就应该本着避潮湿、避寒凉的原则,采用早睡早起的方式,顺应自

7、然界的变化,早睡滋养阴气,早起顺应阳气。而且人体的生理变化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到了秋季由生长到收获,导致人们的劳动强度增加而产生困倦感,人们经常有疲乏、易困的现象出现,这就是“秋乏”现象的产生,秋季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三、中医秋季养生方法3、饮食调养⑴天气湿热时:可适当食用山药、绿豆、薏米、小米、莲藕、白萝卜等食物以清利湿热或调整脾胃功能。⑵天气干燥时易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病证。此时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而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