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5 海洋.docx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5 海洋.docx

ID:56422599

大小:265.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3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5 海洋.docx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5 海洋.docx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5 海洋.docx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5 海洋.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5 海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5海洋5.(2011.合格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宽度为(  ) A.12海里   B.22海里   C.100海里   D.200海里丁甲乙丙A(一)(2012.高考)“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A2.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2

2、1.(2012.合格考)厄尔尼诺现象发生过程中,热带东太平洋海域A.东南信风增强B.海水涌升运动增强C.浮游生物骤增D.表层海水温度升高D(四)(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

3、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8、A9、D10、D考点:赤潮。(2016.上海.高考)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1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考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主要考查了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

4、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点45%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解答】解:A、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故正确;B、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C、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D、全国平均县内流动点45%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以我国东、中、西部人口流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图例之间的区别,属于易错题,难度中等. 1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

5、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分析】读图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例、劳动力流动比例变化关系等信息.【解答】解: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省际劳动力流动比例变大,县内劳动力流动比例变小,说明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省际经济差异变大,县内经济差异变小.故选:B【点评】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只要抓住考查要点,该题目

6、即可变为简单的数字大小比较.(十六)(2012.高考)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太平洋东岸气候变化及影响表层海水流向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对浮游生物、鱼类、鸟类的影响深层海水垂向运动变化营养物质变化东南信风变化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太平洋西岸气候变化及影响41.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12分)(十六)41.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

7、,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