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技术.ppt

物理降温技术.ppt

ID:56426349

大小:82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18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1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2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3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4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5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6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7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8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9页
物理降温技术.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物理降温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理降温技术目的1、为高热患者降温、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2、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带套热水袋(内置60-70℃热水)带套冰袋(内置冰块)小毛巾2块浴巾清洁衣裤水温计水壶(内置热水)治疗车下层:水桶(内置凉水)水桶便盆操作评估(一)评估患者意识状况、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二)讲解操作方法,取得患者配合。(三)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准备用物携用物到床旁洗手,戴口罩操作前暴露合适体位,敷于局部关门窗,屏风遮挡,调节室温查对、解释、评估、安抚病人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效果及全身情况冰袋及热水袋每次3-5

2、min操作中毛巾浸热水拧成半干擦拭操作后整理床单位洗手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情况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记录操作流程指导内容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配合事项。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用正确通风散热方法。4、软组织扭伤、挫伤患者48小时内禁忌热疗。注意事项1、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提问变换情况。2、冷敷前局部涂凡士林,保护皮肤,冷敷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以防冻疮。三、操作并发症处理(一)局部冻伤1、发生原因(1)冰袋温度过低,持续用冷时间过长。(2)末梢循环不良者,低温时加重血液循环障碍。(3)多见

3、于偏瘫患者、老年人、婴幼儿、昏迷等感觉迟钝的患者。2、临床表现:皮肤苍白、青紫,伴水肿,感觉麻木,严重者局部皮肤颜色变黑,僵硬,甚至发生组织坏死。3、预防(1)冰袋一次使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2)对全身微循环障碍,休克等末梢血管功能不良患者禁止使用冷敷。(3)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等处禁止用冷。(4)对于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有专人看护。4、处理流程通知医生停止冷敷遵医嘱对症处理轻者给予局部保暖复温建立高风险评估单严密观察皮肤温度、颜色变化记录。(二)烫伤1、发生原因(1)局部温度过高可引起烫伤。(2

4、)在足部用热水袋时,直接接触患者足部。(3)末梢循环不良、感觉迟钝、老年人、婴幼儿、麻醉未清醒和昏迷患者用热易发生烫伤。2、临床表现:皮肤发红,严重者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3、预防(1)老年人、儿童、昏迷患者、末梢循环不良者水温为50℃,热水袋外面包裹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应用电烤灯时要和照射部位保持一定距离。(2)在足部用热水袋时,应放置在距离足部10cm处。(3)用热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热水袋渗水和照射距离发生改变,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4、处理流程立即停止热疗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局部涂抹凡士林建立高风险评估单观察局部皮肤

5、记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