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ID:5643015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0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_第1页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_第2页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_第3页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_第4页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一、告状行为的含义告状行为是我国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话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他是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具体地说,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处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二、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到了中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争抢玩具”类的纠纷逐渐减少,“引起成人注意”“维护荣誉”类的纠纷与告状开始占主要地位。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中班幼儿常常向老师告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壮。比如:哪个小朋友抢别人的东西,哪个小朋友不遵守纪律,哪

2、个小朋友扰乱别人的游戏等等。一般说,幼儿的行为开始从“为我”向“为他”发展,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需要开始加强。他们开始逐渐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注意老师对他们的良好评价。所以到了中班幼儿都特别注意表现自己。因此中班幼儿告状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同伴和成人的注意,特别是老师的注意。他们告状并不要求对事情的好坏作出反应,或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时只要成人点一下头或是“恩”一声,他们就会感到心满意足。此外,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还有以下的特点:男孩比女孩有更多告状行为,也更多地成为“被告”;活泼外向型儿童较内向型儿童更爱告状,也更易成为别人告状的对象;在引发告状行为的原因中以“寻求保护”为

3、主,这可能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三、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一)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与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有关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属于这一时期幼儿的普遍现象。这与幼儿教师的访谈和观察的结果一致。在前期观察和后期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多是由道德感激发出的。皮亚杰认为中班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中班所谓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在对待游戏规则的态度上,这一阶段的儿童尽管自己掌握不全但却把规则看作是神圣不可违背的,儿童对行为作出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即行为符合或违反规则的程度!而不考虑行为者

4、的主观动机。由于中班幼儿道德发展的这一特点,当同伴的行为与教师制定的规则不符时,往往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而不会去考虑同伴的主观动机。在幼儿园!幼儿是其生活、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制定班级规则、活动规则时!应引导儿童参与规则的制定。对幼儿因同伴行为不符合规则而引发的告状行为,教师应采取冷静的态度处理!在弄清同伴行为动机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的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幼儿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发展。(二)中班幼儿的告状行

5、为与幼儿活动类型有关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的活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多,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少。游戏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而且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往往有丰富的材料可供操作,幼儿的注意力也最为集中。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也谈道:“在游戏当中幼儿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同伴偶尔招惹,幼儿由于专心玩也顾不上告状了,而在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同伴稍微碰一下,幼儿也要告状。”幼儿的自由活动多集中在狭小的活动室内,或在活动室外的楼道里、走廊里,空间非常有限,并且这些自由活动多是些过渡环节的活动,受规范约束的幼儿不能自主决定,只能消极等待。而幼儿的年龄特征之一就是“活泼、好动”,在“

6、无事可做”或必须等待的过程中,自然容易“招惹”同伴,从而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在狭小的空间还难免会发生无意的碰撞,这也是引发幼儿告状的原因之一。针对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教师应反思所定常规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并合理组织幼儿的自由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使幼儿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减轻幼儿因为拥挤而引发的行为问题。(三)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与幼儿认知及社会性发展水平有关中班幼儿由攻击性行为引发的告状最多。在由攻击性行为引发的告状中,有一些是由于幼儿受认知水平的局限,分不清同伴的行为是游戏还是招惹而引发的。中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其主要特点之一是自我中心

7、性,“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所以,幼儿对同伴情景信号的识别常会发生偏差,误解同伴的行为动机而造成攻击性反应,从而引发同伴的告状行为。为此,教师应在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的同时引导幼儿学会交往,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学会运用礼貌用语获得同伴的允许和帮助。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就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抢夺、’招惹等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该如何解决,从而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