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

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

ID:5656406

大小:3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1

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_第1页
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_第2页
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_第3页
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_第4页
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五.碰撞实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五碰撞实验[目的]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了解非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仪器和用具]1.气垫导轨全套(L-QG-T-2000/5.8型)(导轨,气源,大滑块,小滑块,尼龙粘胶带,碰撞弹簧);2.电脑计时器(MUJ-6B型);3.物理天平(TW-1B型);使用气轨注意事项:(1)气轨轨面和滑块内表面不允许用硬物敲打和撞击,如被碰伤或变形则可能出现接触摩擦使阻力显著增大;(2)严禁在不通气源的情况下将滑块在导轨上来回滑动,否则两者的表面会因干磨擦而损伤。(3)滑块严禁掉在桌面或地面上。(4)实验前要用纱布或软毛巾蘸少些酒精,擦抹导轨

2、表面和滑块内表面。(5)检查轨面喷气孔是否堵塞:气轨供气后,用薄的小纸条逐一检查气孔,发现堵塞要用细钢丝通一下。(6)实验后取下滑块另外放置,用布罩好导轨。[原理]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沿直线作对心碰撞时,若略去滑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粘滞性阻力和空气阻力,则两滑块在水平方向除受到碰撞时彼此相互作用的内力外,不受其它外力作用。故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滑块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设如图12-1所示,滑块1和2的质量分别为和,碰撞前二滑块的速度分别为和,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和,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12-1)写成标量形式为:(12-2)式中各速度均为代数

3、值,各值的正负号决定于速度的方向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是否一致.图12-1牛顿曾提出“弹性恢复系数”的概念,其定义为碰撞后的相对速度与碰撞前的相对速度的比值。一般称为恢复系数,用表示,即:(12-3)当时为完全弹性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为非完全弹性碰撞。1.非完全弹性碰撞取大小两个滑块,将滑块2置于、光电门之间,使。推动滑块1以速度去撞滑块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和,则:(12-4)碰撞前后的动能的变化为:(12-5)实际实验时,由于滑块运动受到一定的阻力,又由于导轨会有少许的弯曲,在A门测出的碰前速度,在B门测出的碰后速度和,都和碰撞前后瞬间相应的速

4、度有差异,减少差异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缩短碰撞点到测速光电门间的距离。办法之二是进行速度修正,因为滑块在“调平”气轨上运动时仍然有加速度,可参照图12-2测出三个加速度,对相应的速度进行修正,图中滑块位置为相碰前瞬间的位置,为此时二滑块挡光片中点的位置,为实验时光电门的正常位置。图12-22.完全非弹性碰撞将滑块2置于光电门间,而且,滑块1以速度去撞滑块2,碰撞后两滑块粘在一起以共同的速度运动。为了实现此类碰撞,要在二滑块的碰撞弹簧上加上尼龙胶带。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为:(12-6)动能变化为:(12-7)实际实验时,由于滑块运动受到一定的阻力,又由

5、于导轨会有少许的弯曲,在A门测出的碰前速度,在B门测出的共同碰后速度或,都和碰撞前后瞬间相应的速度有差异,减少差异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缩短碰撞点到测速光电门间的距离。办法之二是进行速度修正。可参照图12-3测出两个加速度,对相应的速度进行修正,图中滑块位置为相碰前瞬间的位置,为此时二滑块挡光片中点的位置,为实验时光电门的正常位置。图12-3[实验内容、步骤]一.接上气源及电脑计时器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二.用纱布沾少许酒精擦拭轨面(在供气时)和滑块表面,用薄纸片小条检查气孔有否堵塞。三.检查计时系统:滑动滑块,使滑块的挡光片能顺畅通过两个光电门;显

6、示屏有计数;四.调平气轨,检查滑块碰撞弹簧,保证对心碰撞(1)调平气轨:电脑计时器调到速度档cm/s,在大滑块上装好挡光片,轻拨滑块使其在导轨上以50-70cm/s左右的速度运动。反复观察滑块以该速度来回(A→B和B→A)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差(和)是否基本相等(或不超过0.2cm/s就算调平了)。比较和,若>说明B点较高,应作相应的调整。(2)检查滑块碰撞弹簧,保证两滑块的碰撞弹簧在同一水平线上。五.非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弹簧)适当安置光电门、的位置(),使能顺序测出三个速度(滑块1通过门的速度)、(滑块2在门的速度)、(滑块1在门的速度),并在可

7、能的条件下,使、的距离小些.每次碰撞时,要使左右,,碰撞10次,完成表格12-1。六.完全非弹性碰撞(尼龙胶带)仍然使,速度左右,碰撞10次,测出碰前(滑块1通过门的速度)、碰后共同速度(滑块1、2在门的速度)、完成表格12-2。七.用物理天平称出两个滑块的质量、。八.计算结果及分析1)两类碰撞,碰撞前后动量的比;1)两类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的变化;2)非完全弹性碰撞时的恢复系数;3)对实验结果作分析和评价[数据记录与处理]1.数据表格表格12-1(非完全弹性碰撞)小滑块质量,大滑块质量表格12-2(完全非弹性碰撞)2.数据处理[结果报道](1)两类

8、碰撞,碰撞前后动量的比C及其标准偏差(2)非完全弹性碰撞时的恢复系数e其标准偏差(3)两类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的变化?(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