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生态种植技术

樟子松生态种植技术

ID:5667694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1

樟子松生态种植技术_第1页
樟子松生态种植技术_第2页
樟子松生态种植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樟子松生态种植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樟子松生态种植技术形态特征: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卜部黑褐色,上部黄褐色,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时圆顶或平顶。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冬芽褐色或淡黄褐色。叶2针一束,粗硬,常扭转。球果长卵形,淡褐灰色,鳞盾向后反曲,鳞脐疵状凸起,具易脱落短刺。花期5-6月,种熟期翌年9-10月分布:产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海拉尔以西和以南沙丘地带。辽宁的章古台流动沙丘,山西雁北地区,陕西榆林地区均引种成功。生长习性:极喜光,适应严寒干旱的气候,能耐-40℃的低温和严重干旱地区,为我国松属中最耐寒的树种。喜酸性上壤,在干燥膺薄、岩石裸露、沙地、陡坡均可生

2、长良好,不宜在盐碱土、排水不良的豁重土壤上栽植。深根性,抗风沙。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树干端直高大,枝条开展,枝叶四季常青,为优良的庭园观赏绿化树种。在沈阳以北至大兴安岭沙丘地带,以及东北、西北城市作园林绿化树种,前景可观。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树种。繁育技术:主要采用播种繁殖。一般在15-20年生时开始结实,60-70年生时大量结实,每隔2-4年有一个丰收年,成熟的球果可在树上留6-7月,便于长期采种。球果采回后,先用40℃的温水浸泡5分钟,然后干燥,室内温度不要超过25℃,并要注意通风。鳞片开裂后经敲打,使种子脱落,再搓去种翅,筛去杂

3、物,即得纯种。选择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上育苗。如在沙土地上育苗,最好用河泥、草炭改土,并用农家肥料作基肥。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陕北在4月中、下旬。在土壤解冻后,适当提前为好。播种用的种子,先用1.5%的福尔马林或硫酸亚铁溶液,浸泡2小时消毒,或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几分钟灭菌后,再选用以下方法进行催芽处理:①温水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始温为50℃的温水中浸泡两昼夜,然后捞出铺在席上,盖上湿麻袋,每天用30℃温水喷洒一次,同时翻动种子,4-5天后,种壳大部裂口时播种。寒冷地区浸种要在生火的室内进行,每天换50

4、℃的温水一次,浸泡7天,即可播种。②雪堆埋藏法。在冬季,先用凉水将种子浸泡两昼夜,然后捞出,装在布袋中,埋藏在背荫处的雪堆内,开春后取出播种。③沙藏法。将种子与沙混合,堆藏在背荫处,第二年取出播种。④春季将干藏的种子先用温水浸泡2天,再在向阳处挖深20-25厘米的浅沟,将浸泡过的种子与湿沙混拌均匀,放人沟内,每天喷温水1-2次,并随即翻动种沙,5-7天种子裂口后播种。根据各地经验,上述方法中,以雪堆埋藏法效果较好。为了预防立枯病,播前1-2天,可用3%的白矾溶液或1%白勿流酸亚铁溶液喷洒床面,进行土壤消毒。另据一些地方的经验,播种

5、沟开好后,每667米2用赛力散1.5-2千克与10倍(体积)的细沙混拌均匀,用手溜人沟内,防病效果较好。也可按每平方米以10-60毫升工业用硫酸,加6千克水左右,均匀灌溉床面,使土层润湿3厘米,过7天后播种。播前圃地要灌足底水。条播,行距10-15厘米,沟深2厘米,播幅6厘米。每667米2播量4-5千克左右。艇土厚度0.5-1厘米,使种子与土壤密接。再用草或锯末覆盖床面,无覆草条件时,可用洒水或小水漫灌的方法,经常保持苗床湿润,7-10天即可出苗。出苗期间多风地区要设置)礼障,防止鸟类为害。苗出齐后,分次揭去覆草,及时喷洒0.5%

6、-1%的波尔多液和1%的硫酸亚铁溶液,以防立枯病。同时,要加强施肥和松土除草工作。生产中常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方法是:每平方米用除草醚2克,拌土撤于床面。樟子松苗需留床1-2年方可出圃。留床苗木于冬季要采取防寒措施,即在土壤结冻前,先灌足冻水,一周后覆厚10-15厘米的细土盖住幼苗,并稍加镇压,翌春解冻后,再扒去覆土。为了促进根系发育,第二年可换床培育,换床密度为每平方米200-220株。每667米2产苗7万-8万株,两年生苗高可达15厘米。本文章来自www.cnstnyw.com生态农业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