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

ID:5668357

大小:28.4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1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_第1页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_第2页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源涵养林作用及造林技术一、作用调节坡面径流  ①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

2、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调节地下径流  ②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

3、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减少含沙量  ③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

4、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地区,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滞洪和蓄洪功能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

5、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  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持渗人、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枯水期的水源调节功能  中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

6、,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能涵养水源主要表现在对水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在时空上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减少无效水,增加有效水。水源涵养林的土壤吸收林内降水并加以贮存,对河川水量补给起积极的调节作用。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径流,使得河川在枯水期也不断有补给水源,增加了干旱季节河流的流量,使河水流量保持相对稳定。森林凋落物的腐烂分解,改善了林地土壤的透水通气状况。因而,森林土壤具有较强的水分渗透力。有林地的地下径流一般比裸露地的大。改善和净化水

7、质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主要是非点源污染,即在降水径流的淋洗和冲刷下,泥沙与其所携带的有害物质随径流迁移到水库、湖泊或江河,导致水质浑浊恶化。水源涵养林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污染,减少进入水体的泥沙。降水通过林冠沿树干流下时,林冠下的枯枝落叶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所以最后由河溪流出的水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调节气候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有害气体及滞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森林植物释放的氧气量比其他植物高9~14倍,占全球总量的54%,同时通过

8、光合作用贮存了大量的碳源,故森林在地球大气平衡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林木通过抗御大风可以减风消灾。另一方面森林对降水也有一定的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森林有增水的效果。森林增水是由于造林后改变了下垫面状况,从而使近地面的小气候变化而引起的。保护野生动物  由于水源涵养林给生物种群创造了生活和繁衍的条件,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所以水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的良好栖息地。二、营造技术  包括树种选择、林地配置、经营管理等内容。①树种选择和混交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水源涵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