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备课资料

《影视文化》备课资料

ID:5669772

大小:23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1

《影视文化》备课资料_第1页
《影视文化》备课资料_第2页
《影视文化》备课资料_第3页
《影视文化》备课资料_第4页
《影视文化》备课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视文化》备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育星教育网http://www.ht88.com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影视艺术》备课资料编写意图影视艺术产生不过百年的时间,但它早已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社会上的风光无限相比,它们在基础教育中却遭到了冷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专门的“影视”类学科引导学生了解影视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学习欣赏影视作品,往往是各个学科各行其是:美术课从画面构成的角度考察影视作品,音乐课则关注与剧情相配合的音乐,而我们语文更多的是关注它的文学性,学习欣赏它的台词、剧本……我们设计这次活动,试图从综合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了解影视

2、艺术及其有关的东西,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影视艺术著作,思考观看过的影视剧,梳理自己已有的影视知识。教学建议1.活动名为“影视文化”,做这样的活动,不能纸上谈兵,最好组织一些影视欣赏实践活动。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提供学生一份影视艺术理论阅读的书目,同时还应该围绕一个主题,选择几部典型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讨论。2.“影视百年”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观照影视艺术,让学生做一些资料收集的工作,以对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对影响影视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做一点分析,比如技术的因素、社会发展的因素等。因此在练习1之外,可以写一篇综述性的文章,比如电影小

3、史、电视小史等。另一个方面就是考察电视和电影的相互影响。练习2的设计实际上一方面让学生谈谈电视和电影的不同特色,另一方面对它们的未来(特别是电影)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可以采用讨论会的形式完成。3.“文学与电影”侧重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介绍了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和“影视同期书”两种现象,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艺术的不同特色,了解它们各自的艺术手段。如果泛泛而谈,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很难谈到点子上,不如选择一些具体实例进行对比。比如第三册《祝福》多次被搬上银幕,可以组织观看一部影片,讨论增加了哪些情节,删掉了哪些情节,改编之后效果如何,画面语言和文字语言有什么不

4、同的效果等等。一段时间以来,古典名著搬上荧屏、金庸小说改编等都是热点话题,各种媒体上有不少评论,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方面搜集材料,展开讨论。4.“大片!大片!”主要讨论好莱坞大片。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比如“大片热”的原因,专家给出了很多的意见,那么作为学生怎么看?学生心目中的好影片是什么样的?好莱坞的大片有什么特色?网上对好莱坞大片有什么有趣的评价?可以组织一个讨论会,也可以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观看影片的情况,或者一些大片的票房情况。5.第四项活动侧重探究国产影视剧的情况,可以组织一次“国产电影展播”或者“×××电影展播”,说说国产的电影相

5、对于西方的大片,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或者探讨某一位导演的作品,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的影片,在用光、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特色。还可以探讨韩剧和日剧对于国产影视的冲击等。有关资料1.电影产生的物质、技术条件(黄文达)电影成像的基础是胶片,画面影像的存在形式是:光和影。从感光胶片上我们看到的是静止的影像,而在银幕上看到的画面影像是运动着的。使影像从静到动的转变是电影得以产生的核心技术,它涉及到人和物两方面的条件。(1)“视觉存留”原理“视觉存留”是人的生理机能。1824年,英国人彼得•马克•罗热发现,人的眼睛在接受到光刺激之后,视网膜的视觉细胞已经将光刺

6、激转变为神经冲动,沿神经传入大脑,构成视觉,即称之为“视后像”。这个图像在大脑中的存留时间在1/15秒—12/12育星教育网http://www.ht88.com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1/20秒之间。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又把视觉存留时间定为1/10—1/4秒。后来电影的发明人把最清晰、最佳的视留时间确定为1/7秒。英国人法拉第也对视觉存留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视觉转换频率问题。他认为“外在物体映入视网膜的形象,在未消失前瞬间是和以后的映像相连的”。也就是说,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

7、象并没有立即消失,而会继续短暂地滞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存留”。人们在观看影片时,当前一个反映在视网膜影像尚未全部消失,后一个影像又接着映入,于是,这个影像似乎就动了起来。因此,人们所看到的运动画面其实是一种“运动幻象”,只不过人的生理原因,即“视觉存留”的原因在起作用,而胶片上的画面依然是静止不动的。在“视觉存留”原理被发现之前,利用光影的特性制作玩具的历史已有上千年,如中国古代的“走马灯”“皮影”,古希腊的“魔轮”(利用串在绳索上画片,上下拉动,表现骑手“上马下马”“飞鸟入笼”……)。从1832年到1850年期间,运用“视觉存留”原

8、理,制作转动画面表现活动图像的玩具,在欧洲就出现了数百种之多。如普拉托1832年发明的“诡盘”和乔治•霍尔纳在1834年发明的“活动连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