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知识点.doc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知识点.doc

ID:56717565

大小:46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5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知识点.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知识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知识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北极上空南极上空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6.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AC:昏线)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1)昏线:随

2、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白昼变成黑夜的界线。(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黑夜变成白昼的界线。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BC:晨线)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1)一天中太阳高度中午最大,杆影最短。(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减小。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3、)直射赤道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4其他地区无直射4.昼夜长短的变化:(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2)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5.五带的划分: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

4、的升降、火山和地震。3.火山和地震(1)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2)原因:地壳变动。(3)火山的构成: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火山的喷发物: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液态(熔岩流)、气态(以水蒸气为主)。火山的类型:活火山(富士山)、死火山(大同火山群)、休眠火山(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好处: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火山的坏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4)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的震动现象。地震的结构: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

5、表部分;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震中距:地表某地离震中的距离。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极其轻微的,每年不到20次(5)地震发生的前兆:马不进圈、井水喷涌、异常屡现、出现地光防震自救的措施: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6)地震的分类无感地震:一般来说,震级小于3级,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有感地震: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人们感觉到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震级大于5级,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6、。地动仪:东汉的张衡发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