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心得.doc

学术报告心得.doc

ID:56771816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8

学术报告心得.doc_第1页
学术报告心得.doc_第2页
学术报告心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术报告心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术报告心得体会食工10-02班姓名学号主题:新药品(食品)研发及前景主讲:向廷见博士时间:2012.03.052012年3月5日上午,美国安进公司高级科学家、研究员向廷见博士应邀在我校十二教学术报告厅为食品学院师生作题为《新药品(食品)研发及前景》的学术报告,我院2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我也有幸聆听了这场学术报告,从中受益良多。听取这场学术报告之前,我对食品尤其是对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研发就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第二学年已经安排了不少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经过近一学年的专业课学习,当时我对各类食品

2、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食品研发方面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尽管我在课外阅读了不少关于新(型)食品开发的书籍和期刊,了解了如零度可乐、太空食品等新(型)食品研发的相关技术,但仅仅停留于对书本的学习显然还不足以接触到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应该多了解一些前沿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才行。向廷见博士优秀的学术背景和科学成绩让我既敬佩又艳羡。他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清华大学分子生物化学硕士,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安进公司研究员。曾获加拿大国际发展奖学金,清华大学科技奖等奖励。他长期致力于生物药品的研发,特

3、别是在多步合成手性药物和药物放大中间体的药品开发及生产工艺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目前任职的美国安进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生物医药企业、应用分子基因公司。他的这次学术报告从药物合成谈到食品安全,从科学创新谈到社会责任,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让我在学到新东西的同时,对新药品、食品研发及前景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食品科学与化学制药所研究的对象与领域有着很大的不同,向廷见博士研究的对象与领域主要集中在药物合成与开发上,看上去似乎和食品没什么联系。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的研发上市悄然兴

4、起,使得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区。因此,这场学术报告吸引了众多来自食品科学、动物医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师生前来参加。听完整场报告会之后,我个人认为,药品研发上的成果与进展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为食品研发带来一些启示:其一、应用于药品研发的很多技术有很多都可以应用在食品研发和生产上,如生物发酵、超临界萃取、基因工程等。其二、中国人历来有“药补”与“食补”的观点,中医的分支---养生学就十分强调食物在调节身体机能方面的作用,甚至很多中药材本身就是食品。因此在天然植物等药品和食品原料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方面,两者有互补性。其三、

5、药品研发过程强调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药品安全的考虑,同样,在食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这种考虑也必须贯穿始终。这些都使得药品研发与食品研发在技术、原料、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契合点,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在新食品、药品的研发上提供了一些新视角。总的来说这样一场学术报告对于我们食品学子而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借鉴意义。学术报告的大部分内容,向廷见博士其实都是在讲新药品的研发程序、研发技术、过程安全等问题以及新药品研发的前景,在新食品研发及前景上只是简单介绍了食品研发的基本程序、安全问题以及未来新产品开发的趋势。药品研发

6、对于学习食品科学的我来讲显得相对陌生,而且报告的内容包含不少最新的研究成果,有一些专业术语甚至是我第一次接触,听上去不是很明白。虽然在关于新药品研发及前景的部分我遭遇了外行的尴尬,但这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涵义---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不断为之奋斗,才能充分挖掘一个人的潜力从而做出优异的成绩。向廷见博士还特别结合他参与过的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开发经历,向在场师生们介绍了生物医药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并借此阐述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他向参会师生们分享了他所在的团队与2001

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夏普莱斯教授的团队合作,采用Sharpless’ADH反应人工合成紫杉醇侧链的经历,指出独辟蹊径的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科学创新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有关科技创新的讨论已成为街谈巷议,但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创新吗?向廷见博士与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使我们意识到创新离我们其实并于不遥远,诺贝尔奖也并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星辰,有的时候它甚至可能直接来源于某次实验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换言之,他认为创新并不源于对创新的刻意追求,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我们国家

8、以体制求创新的做法,恰恰实在扼杀创新精神,刻意追求创新终将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模仿甚至抄袭之路。从向廷见博士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他与美国同行的合作更多体现的是鼓励大胆想象和敢于犯错,我想一个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