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

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

ID:56779156

大小:199.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09

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019-2013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7.060B20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019—2013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Technicalrulesforreturningoftotalearlyricestrawunderpromotingdecaycondition2013-12-05发布2014-01-0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019—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繁昌县土壤肥料工作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2、安徽省繁昌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桂召贵、武际、邱宁宁、雷金福、王明秀、谢玉前、王丽、杨生华、吴传洲、章国银、刘兆贵、陶胜。IDB34/T2019—2013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沿江双季稻区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及其配套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沿江双季稻区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3、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607水稻抛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指将早稻秸秆全部切碎原位还田后,施用秸秆腐熟剂,然后旋耕灭茬,实现秸秆全量还田。4早稻秸秆全量直接还田4.1早稻机收早稻机收作业时,调整收割台高度,将留茬高度调整到10~15cm,调整切草刀片间距,开动秸秆切碎装置,将早稻秸秆切成长度

4、小于10cm的碎草,控制好收割机前进速度,将切碎的秸秆全量、均匀抛覆于田面,一次性完成收获、秸秆切碎、抛撒作业。对不均匀地块辅以人工耙匀,以确保耕翻埋草质量。4.2对还田早稻秸秆的要求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90%,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有病虫害爆发史田块的早稻秸秆不宜进行直接还田。5泡田和施用腐熟剂1DB34/T2019—20132在早稻机收后秸秆枯黄之前灌水泡田,水深5~10cm。撒施秸秆腐熟剂,每667m施用量为2kg。2所选腐熟剂产品符合GB20287的要求。配施

5、尿素,每667m用量为3~5kg,全田撒施。泡田3~5天。6浅水旋耕选用配有刮板拖挂的中型拖拉机或改进型手扶拖拉机浅水旋耕,埋茬起浆,水深3~5cm。旋耕作业时要调深耙齿,增加旋耕深度达15cm以上,使碎草与耕层泥土充分混和,埋草率≥90%。7抛秧按照NY/T1607执行。8配套技术8.1水浆管理8.1.1露田立苗,浅水发棵实施早稻秸秆全量促腐还田田块,抛栽3天后,自然落干。待水落干后1~2天,复灌浅水立苗,水深3~5cm,加速发棵分蘖。8.1.2超前搁田,分次适度在群体茎孽数达到到目标穗数的80%,及时

6、排水轻搁,搁到土壤沉实、不陷脚为度。轻搁后灌一次跑马水。当水稻总茎孽数达到目标穗数的1.2倍时进行第2次搁田,将茎蘖数控制在目标穗数的1.4倍以内。8.1.3间歇灌溉,养根活熟。从晚稻孕穗到抽穗后15天,建立2~4cm浅水层。抽穗后15天至灌浆结实期,实行2~4cm浅水层和轻度落干(田沟无水)交替的间歇灌溉,直至收获,切忌过早断水。收获前5~7天灌一次跑马水。8.2肥料运筹8.2.1施足基肥2每667m施用尿素12.5~15kg,过磷酸钙25~30kg,氯化钾7.5~10kg,全层施用。肥料施用按NY/T

7、496规定执行。8.2.2早施分蘖肥2在抛栽5~7天后,结合除草,撒施分蘖肥,每667m施用尿素5kg。8.2.3重施穗肥2在群体高峰苗已过,叶色明显褪淡落黄的前提下复水施肥。每667m撒施5~7.5kg的尿素。在最后一片叶露尖后,可根据苗情撒施尿素2.5~5kg。2DB34/T2019—20138.2.4看苗施粒肥水稻抽穗以后,根据水稻长相,结合病虫害防治,酌情喷施1~2%尿素溶液或0.2~0.3%磷酸二2氢钾溶液1~2次。每667m单次喷施量为50kg。8.3主要病虫草害防治8.3.1防治原则具体防治

8、时间按照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确定。确实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应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所选药剂符合GB4285、GB/T8321.1规定。8.3.2草害防治2抛秧后5~7天,结合追肥,混施除草剂,每667m用25%苄•丁可湿性粉剂80~100g,保持3~5cm水层5~7天。8.3.3纹枯病防治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分蘖至拔节期病丛率达20%和拔节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时2进行防治。每667m用1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