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

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

ID:56783359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11

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_第1页
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_第2页
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_第3页
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_第4页
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省旅游资源评价0914021002史乔红0914021045尤超省旅游资源概况: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省相邻的省区有、、广西、,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可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2、观完美的结合,各少数民族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无不吸引众多的目光。是“驴子·一生之中必定要去的地方之一。世界级旅游资源三江并流保护区、古城、西双版纳、哀劳山、剑川寺登街、陆良九乡。国家级森林公园金殿、棋盘山、宜良小白龙、寻甸钟灵山、石林圭山、富源十八连山、沾益珠江源、罗平鲁布革、陆良五峰山、新平磨盘山、易门龙泉、威信天星、水富铜锣坝、红河河口花鱼洞、莱阳河、五老山、德宏陇川章凤、腾;中来凤山、南涧灵宝山、弥渡东山、祥云清华洞、巍宝山《巍山)、紫金山、迪庆德钦飞来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滇池、石林、、西双版

3、纳、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陆良县九乡、瑞—大盈江、腾;中火山地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高黎贡山、白马雪山、苍山洱海、哀劳山、南滚河、无量山、版纳河流域、澄江冒天山、怒江大峡谷。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腾冲。国家独龙野牛种源保护基地怒江贡山。国家地质公园石林岩溶峰林、澄江动物群古生物、腾冲火山地热。省火山、土林腾中火山群、屏边火山、元谋土林。省主要峰林、石林个旧峰林、路南大小石林、路南乃古石林、邱北普者黑峰林峰丛、广南八宝峰林峰丛。主要冰川明永冰

4、川、乃诺戈汝、森林堡、玉龙雪山冰川、哈巴雪山冰川。省主要峡谷、河湾怒江大峡谷、虎跳峡江峡谷、裴脚深谷,长江第一湾、怒江第一湾。省自然旅游资源:山川秀美,其自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化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几乎囊括了从岛到中国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

5、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石林更以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

6、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一大生态旅游景观。省人文旅游资源:省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7、其中民族旅游资源是主要特色。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世居少数民族包括:白族独龙族怒族傣族布朗族佤族彝族藏族苗族基诺族回族水族拉祜族满族哈尼族傈僳族蒙古族瑶族德昂族纳西族壮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景颇族   分属于古代氐羌族系、百越族系、百濮族系和

8、苗瑶族系后裔的25个少数民族与地处西南边陲的汉族人民世代交好,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使得这片红土地上骄傲持久地绽放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之花,而所特有的15个民族更为这里“民族文化王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不容置疑的基础。   在这里,海拔的高差变化与纬度的南北分异相复合叠加,成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晴好的冬日,从山高谷深的滇西北藏区向地势低缓的南部傣家村寨行进,沿途将能深切体会寒、温、热带气候的差别所在,而这一温差渐变的态势,也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