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技术.doc

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技术.doc

ID:56803886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12

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技术.doc_第1页
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技术.doc_第2页
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技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稻苗期病害防治技术俗话说“秧好一半谷,谷好一半秧”。这句话充分说明水稻秧苗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为此,认真抓好水稻秧苗病害的防治,培育无病壮秧,对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水稻苗期病虫主要以立枯病、青枯病、恶苗病等为害严重。为了确保苗全苗壮,各乡镇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当前水稻秧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青枯、立枯病 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是秧苗受到低温冷害和土壤带菌而诱发的病害。一是防治秧苗青枯病关键是防止秧苗遭受低温冷害和受冻问题,注意秧苗保温,不受冷冻,就能避免青枯病发生;二

2、是适时用药防治立枯病,它是由真菌性镰刀菌引发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播危害,在秧苗一叶一心以后开始发病。 防治方法:1、早稻播种至出苗以保温为主, 膜内温度保持在30-32℃;1叶1心时以控温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2叶1心时,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半开膜,阴天中午开膜1-2小时,雨天打开膜换气, 但膜内温度不能低于12℃,否则易诱发立枯病,到3叶1心时揭膜。2、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上喷施宝1500倍液,或98%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雾。每平方米喷2-3公斤,隔5-7天再喷1次,

3、连喷2次。       二、恶苗病  1、发病症状:苗期以徒长型最为普遍,比正常苗高出1/3左右。假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2、发病原因:种子带菌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不用药剂浸种、谷壳破裂或脱壳成米的种子,尤其易被侵染,秧苗接触带菌稻草,也会被侵染。  3、防治方法:(1)无论是在秧田还是大田,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火烧。(2)亩用25%咪鲜胺30-40毫升加15%多效唑5克兑水50公斤进

4、行喷施。 三、苗瘟 1、症状: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前,在芽的基部和芽鞘上先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变为黄褐色枯死;苗叶瘟在三叶期后叶片上出现病斑,一是急性型病斑,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随后两端稍尖;二是慢性型病斑呈棱形,两端尖,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2、发病原因:种子消毒不彻底,有致病菌源存在,种子带菌是苗瘟流行的首要因素,再者气候适宜苗稻瘟的流行。  3、防治方法: 亩用75%三环唑30克或40%稻瘟灵100毫升兑水喷雾,确保秧苗安全生长。 四、其它生理性病害1、  白芽病:水稻白芽病一般是苗床湿度大,氧气不足,气温较低,光照不足,

5、芽鞘徒长,叶绿素难以形成而导致。防治上,可晾床升温,除去地膜,提高光照来缓解。2、白化苗病:水稻白化苗有两种,一种是生理病害,一般是零星出现,叶片出生即白,全苗多在三叶期枯死;另一种是低温引起叶绿素分解所致。一般是从叶尖开始由黄变白,此时若气温转暖,水肥充足,还可恢复生长。3、烂秧病:水稻烂秧包括烂种、烂芽和烂苗。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烂秧。生理性烂秧,多发生在二至三叶期,秧苗受低温冻害严重者,遇天气暴晴,会出现青枯死苗,心叶简卷后基部渐呈淡绿色,叶色发青,继而萎蔫死亡;较轻时,叶尖至基部,由老叶到嫩叶逐步变黄,最终黄枯死苗。出现生理性烂秧要注意

6、通风炼苗,做到早炼苗,炼小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