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doc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doc

ID:56832108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15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doc_第1页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孔子作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是众人心中的“圣人”,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孔子形象,所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所以自古以来,无论是史书文献,还是影视作品,对孔子的阐释多有不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孔子传记——《史记·孔子世家》,人们历来对其褒贬不一,赞之者曰:“太史公作《孔子世家》,其眼光之高,胆力之大,推崇之至,迥非汉唐以来诸儒所能窥测……”贬之者则斥道:“司马迁诬圣,罪在难宽。”而电影《孔子》作为一部传记历史片,亦是

2、毁誉半掺。但是虽然同样作为向孔子深表敬意的作品,二者在描写孔子个人形象和描写方式的方面还是有很大不的同的。一、胸怀伟大抱负、积极入世的孔子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生进行了积极的政治活动,对此《孔子世家》有较详细的记载,“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几年内,孔子由一介布衣,升任至代相,《史记》描述此时的孔子是“有喜色”,而电影中的孔子在受封的时候则是依旧遵循旧礼。究其原因,司马迁写《孔子世家》是为了把春秋公羊学家心目中宗教化、神秘化的教主孔子还原成一个“至圣”,升迁后面有喜色是常人之理,使孔子更加

3、具有人性化色彩;而电影则是为了突出孔子“恢复周礼”的政治理念。孔子执政时间虽短,但是已经足以看出他的文韬武略与政治才能。“夹谷会盟”、“堕三都”、平定公孙不狃等人的叛乱,无一不证明了孔子的执政才能。被驱逐出鲁国的孔子为了受到重用,周游列国,来到卫国时,便上演了一场被人们诟病千百年的“子见南子”。该事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司马迁在此篇的基础上将孔子与南子见面的情形作了生动的描写:“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

4、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然。”电影中孔子与南子更是“暧昧至极”,但最终却是南子道出“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俨然一位红颜知己,这让孔子的三千弟子情何以堪。但是不论是从史书还是电影,都可以看出孔子对入世的渴望,二、亦师亦友、为夫为父的孔子无论是《史记》还是电影,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传道授业、周游列国的点点滴滴都是一大亮点,然而不同的是,《史记》突出的是孔子为师的一面,电影突出的是为友的一面。《史记》中孔子经常性地与弟子们起“小冲突”,如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被困于陈蔡之间时,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

5、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当子路问政于孔子时,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虽然可以看出孔子对弟子的谆谆教诲,但却是僵硬了些。而电影就把孔子的形象柔和了许多,片中孔子与弟子们一起喝酒、说笑,在穷困的时候共享一碗汤,对弟子的教诲也是在生活中平平常常地娓娓道来,这样的孔子形象也更加容易深入人心。此外,《孔子世家》中并没有详细交代孔子的妻子儿女,只是在最后简单地交代了孔子的后代,“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电影中

6、则在孔子与妻子亓官氏,儿子孔鲤,女儿孔姣的平常生活中,亓官氏与女儿为孔子洗手作羹汤、为孔子穿衣、调制墨汁,孔子被逐出鲁国时与妻儿的依依不舍,无一不体现孔子不仅是个高高在上的圣人,他亦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这使孔子整个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三、郁郁不得志,宛如“丧家之狗”的孔子无论是《孔子世家》中,还是电影中,有一段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被逐出鲁国,周游列国

7、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然而却无人重用他,与一班弟子在各国之间颠沛流离,“丧家之狗”这词也确是贴切,只是没想到子贡会将郑人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孔子,更没想到的是孔子还欣然同意,可见孔子的胸怀之大,也可见司马迁写《孔子世家》志在让孔子“接地气”,而“丧家之狗”一词也是对孔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傲骨的一种褒扬。一路上,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危境之中,孔子也不以之为绝境,始终坦然面对,将积极乐观而又不失坚韧的人生态度落脚在具体的人生行为当中。可以说电影《孔子》就是以《史记·孔子世家》为模板拍摄的,全篇其实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全片故事都是人们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