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ID:56863430

大小:73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7-16

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曾设司市之职,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司市之设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利于规范市场商业行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设司市之职,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可知,司市之职是管理市场的刑、政、教、治等,这有利于市场规范,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

2、抑商政策的实行开始于战国,故A选项错误;规范市场商业行为,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中央集权此时也尚未形成,故C错误。2.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A.注重遵循自然规律B.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C.牛耕已普及全国D.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答案】A【解析】-16-【详解】根据材料“知地宜需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等信息反映的是按照时令进行生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注

3、重遵循自然规律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根据季节、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管理、收获庄稼等,强调了按照规律办事,没有体现自然灾害的抵制能力是否弱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牛耕普及的问题,并且牛耕的普及全国在汉代,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陈述的是应当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的问题,没有体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3.下表摘编了一些古籍中关于三国时期东吴之地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东吴地区出处内容《吴志·鲁肃传》孙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吴都赋》建康(今南京)“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东吴之地“其田野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

4、稻”。《吴书·钟离牧传》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平均每亩可达三斛。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经济得到开发C.耕作技术全国领先D.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其田野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平均每亩可达三斛”可知,三国时期东吴地区的农业和商业发展,社会财富有所增长,说明这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在宋朝以后,而不是在三国时期,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三国时期东吴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没有体现耕作技术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

5、有涉及贫富差距的问题,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4.白居易诗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歌反映出当时传统社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16-A.自给自足B.分工明确C.精耕细作D.保守落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生存模式,“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体现了基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形成的安土重迁的思想,因此诗歌反映了当时传统社会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男女分工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

6、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特点,而主要体现的不是保守落后,故D选项错误。5.据《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钿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这A.增强了官营手工业的市场竞争力B.导致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丧失C.一定程度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D.有利于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钿镂之工,教以

7、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冠冕弁帻之工,九月”体现了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对传授技术的规定,有利于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投入市场,因此不存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在于明朝中期以后,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工匠的政治地位十分低下,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提高工匠政治地位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16-6.河西走廊的许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当时的钱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