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

ID:56930355

大小:2.9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7-21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1页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2页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3页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4页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斗牛图》,纸本,墨笔。卷44×4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为清宫御藏。创作者:戴嵩,专擅画牛。关于戴嵩画斗牛的趣闻:戴嵩画了一幅斗牛,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众人看了都叫好,惟独有个牧童不已为然,戴嵩很奇怪,就问牧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牧童就笑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巴是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演员表演教师讲课医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科学工作者搞实验(一)实践及其特点主体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们客观世界物质性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

2、、蜜蜂筑巢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分类1)蜜蜂采蜜4)工人养蜂3)猫捉老鼠6)学习三个代表5)商鞅变法7)“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观念8)演员演戏9)秦始皇焚书坑儒4、5、8、9、10实践:2)读书10)“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行为聚焦“青藏铁路”五十年代探测考察群策群力共同规划国富民强施工机械化图片共同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怎样体现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特点(1)客观的物质性构成要素过程结果主体手段对象客观的受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制

3、约(2)主观能动性(即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处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对号入座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滴水只有汇入海洋才能永不干涸具有社会性工人造房子问题一:需要什么要素?(实践主体、对象、手段—物质性活动)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目的性、意识性、能动性)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社会

4、性)问题四: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造房子有什么不同?(历史性)不会游泳怎能下水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华佗和麻沸散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减轻痛苦。可有的大手术,光用酒来麻醉不能解决问题。后来华佗听说吃了洋金花会人事不省。他亲自冒死尝试,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竹外桃花

5、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认识的来源有多个:----实践、书本等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各抒己见观点一观点二启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镜头二:走进科学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道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

6、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用实践来检验用客观事物自身检验用多数人的观点检验用权威人士观点检验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

7、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课堂探究:(看46页虚框中的内容):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实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