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ID:56958338

大小:123.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7-21

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_第1页
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_第2页
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_第3页
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_第4页
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棠湖中学郑达钊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初中阶段——了解生命现象。高中阶段——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高中生物《必修》三个模块是一个整体: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认知对象——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分子与细

2、胞》——在细胞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遗传与进化》——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稳态与环境》——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及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稳态——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调节——生命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核心概念:《稳态与环境》模块的重要科学方法:系统分析——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整体与局部、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模型——建构物理模型、概

3、念模型(如血糖调节模型);建构数学模型(如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研究对象——两个层次的生命系统:种群、群落。研究重点——生命系统是开放的,它时刻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重点研究的变化是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演替。教材分析教材主线——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建构数学模型、J型曲线、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群落的结构(物种结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教材分析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学目标:1.

4、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水平)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模仿水平)重点难点:1.种群的特征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教材分析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材特点:将科学方法的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怎样估算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教学建议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时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理论的学习两个重点: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各数量特征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比较清楚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基本操作程序(2)讨论清楚样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样方面积、随机取样、求平均值、边缘效应等)

5、(3)利用标志重捕法体会生物学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教学建议2.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年龄组成预测年龄组成影响影响影响种群数量影响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时安排:2个课时第二课时: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两个重点: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课外提前引导)、探究活动的正确评价(课堂上或课后)1.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1)建立探究活动的功能单位(分组、组员分工)(2)分组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不是单一的只调查种群密度)(3)分组制定有序的活动计划(时间、地

6、点、材料用具、操作程序)(4)分组实施活动计划(注意安全、环保)教学建议2.探究活动的正确评价(1)各组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情况(2)各组活动计划的计划性和有效性(3)各组提出的问题与最后结果的价值(4)各组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其他品质…………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理解水平)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模仿水平)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理解水平)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认同水平)重点难点:1.尝试建构种群

7、增长的数学模型2.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材分析教材主旨:1.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是着眼点;2.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3.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教学建议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理论的学习两个重点: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J型和S型曲线的解释和应用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明确数学模型的含义及其在研究生命现象中的意义(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以数量关系描述生命现象);(2)利用问题情境体会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提出问

8、题→做出假设→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模型);(3)注意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数学公式、坐标曲线。教学建议2.J型和S型曲线的解释和应用(1)讨论J型曲线、S型曲线的形成原因和存在条件;(2)利用问题情境讨论J型曲线、S型曲线的应用(生态入侵、控制家鼠、保护珍稀动植物、确定合理捕捞量或载畜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