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

ID:57023876

大小:161.1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31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_第1页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_第2页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_第3页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_第4页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朱晓卿5030369095方琦5030369072在课上陈老师讲了去耦电路的等效是电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同学都会对他的记忆和理解产生问题,于是乎就有了我们这次的这篇文章,希望同学能更好的理解去耦等效!一、我们学过的几种方法(1)(1)单侧连接的去耦等效(a)(b)如上图中,(a)可化为(b),(c)可去耦得到(d),所要注意的只是两电感的耦合方向。(2)(2)串接时的去耦等效(d)(c)(a)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直接,但是它的应用范围比较狭隘,只适用于两电感串联或有两电感并联的情况下,在可以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b)(3)(3)

2、受控源去耦等效法(a)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最普遍适用的定理,用他基本可以解决一切电感去耦。二、三种电路的适用范围及复杂性程度例题:RR==Ω100例一: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两个线圈的参数为:12,LLM===3H,10H,5H12,正弦电源的电压U=220V,ω=100rad/s。1)试求两个线圈端电压;2)画出该电路的去耦等效电路。URjLMI&&=+[ω(−=∠)]136.4−119.74Vo111URjLMI&&=+[ω(−=)]311.0422.38V∠o222在该电路中两电感的串联=〉串接时的去耦等效,应用上面法二即可得到。计算也相当简单。RR==1=3ΩΩΩΩ

3、,,,,LωL=2ωM=2U=100V例二:图示电路中12121,求:开关打开和闭合时电流I1。开关打开时:U&100I&===10.85∠−77.47Ao1RRjLLM++ω(2++)2+j91212开关闭合时:U&1000∠oI&===43.85∠−37.88Ao1[()RjLM++−+ωω]()()jMRjLM+++−ω(1j4)(j2)+1+j52211而该题若用受控源做的话,也是可以的,方法如下:开关打开时:II=;12()R+++=JLJLRIUJLIJLIωω−−ωω1122111122所以可求出I1开关闭合时:I=0,2有(R+=jLIUω)1111

4、则可解得I1有些同学会认为,两个不相关的电路的耦合只能用等效受控源法,但事实上,这时也可将这种电路化简,便可用第一种方法化简,避免受控源要用回路法复杂的运算。如下图电路中,L1=6H,L2=3H,M=4H,试求从端子1-2看进去的等效电路:左图:LLMLMM=−+−()[()]2[(1)4]0.667H=+−=eq12右图:LLMLMM=+++()[()(−=+−=)]10[7(4)]0.667Heq12类似于(3)还可以变成这样:(在反复做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的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如下图:化为22ωMZ22证明如下:UJM=ωI21I==UZJM//ωIZ22

5、212IU=IU112222RM=ω/Zeq22RLLMC=1ΩΩΩΩ,,,,ω=2ωωω=32=81/=32Ω例题:图示电路中112,求电流I1和电压U2。80∠°V原电路的原边可以等效为:aM22Z221Zj=+=−=ωLjj32320222由于jCω所以副边回路处于谐振状态,则引入阻抗:2()ωM→∞,故I&=0Z22U&=80∠o1UjLIjM&&&&=ωωω+=IjMI11122U&80∠o故Ij&===1−1A2jMωj8&&1o则=UI-·=×j32(−=∠j1)V320V22jCω这种方法利用等效迅速将电路化简!三、总结:综上讨论,在含有耦合电感的情况下

6、,我们首先要对该耦合进行分析,如能用法二等效,(即两电感简单串并联情况下则用之,如遇其他情况,则需比较分析,从本质来说法一和法三没有本质区别,但有时候含受控源电路较难处理一些,通常运算也复杂一些,所以个人认为用法一更好一些。但无论是法一还是法三,都应该尽量采用网孔分析法,而不应使用节点法(电感与电流关联)而法四在其可使用的情况下(见例题中的情况),也显得很简便,推荐使用而耦合电感去耦后的方向的判定也是一个重点,陈老师上课时就给我们谈了他自己的记忆方法,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综上所述,耦合电感虽是一个难点,但只要你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建立一

7、套自己的方法,那么你一定能驾轻就熟,轻松应对。以上就是我们学习耦合电感的体会!!!后记:在这篇文章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大量的进行了各种思考,从一开始的确定主题开始我们就开始反复思索,选择了同学们比较感到困惑的去耦电路为切入点,针对老师上课所讲,进行了探索与思考,结合课外自己的做题,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