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

ID:57119591

大小:1.25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7-31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_第1页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_第2页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_第3页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_第4页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的鉴别2016.08.01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性状鉴别: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显微鉴别: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长圆形,复粒由2~5分粒组成;导管多为

2、网纹,具有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非木化。理化鉴别:①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与土大黄甙等茋类化合物区别)。②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功效:性寒、味苦。泻热攻下,行瘀化积。外敷清火解毒消肿。大黄何首乌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性状鉴别: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质坚实,不易折断。切断面黄棕色

3、,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涩。显微鉴别:淀粉粒众多,草酸钙簇晶众多,具缘纹孔导管大小不一,有时可见木纤维。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功效:性微温,味苦、甘、涩。生用润肠,解疮毒;制用补肝肾,益精血。有降血脂作用。何首乌当归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省。性状鉴别:略呈圆柱形,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上端膨大,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主根粗短,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上粗下细,多扭曲,

4、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功效:性温,味甘、辛。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当归川芎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结节忕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结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理化鉴别:本品横切片置紫外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

5、棕色荧光。功效:性温,味辛、微苦。活血行气,袪风止痛。川芎丹参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性状鉴别:根茎粗短,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味微苦涩。功效:性微寒,味苦。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太子参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得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省。性状鉴别:细长纺锤形或长条形,长2~10厘米,

6、直径2~6mm。表面黄白色,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基及芽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刮之有粉(晒干品);或黄白色,角质样(烫制品)。气微,味微甘。显微鉴别: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并含少数草酸钙簇晶。功效:性平,味甘、微苦。益气、健脾、生津。常见伪品:白花紫萼女娄菜的根。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芽痕,表面纵皱纹明显,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百合科植物宝铎草的块根。顶端有疙瘩状茎基,断面有黄白色细木心。含淀粉粒及草酸钙针晶。伪品太子参川乌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产于四川。性状鉴别:呈

7、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基。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质坚实,不易折断,横切面粉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而麻舌。显微鉴别:淀粉粒众多。皮层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成分: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及乌头碱、次乌头碱。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大毒。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草乌: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附子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的加工品。采收与加工:夏至至立秋间采挖,摘取子根,除去泥土、须根,习称“泥附子”。“盐附子”泥附子洗净,

8、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主含氯化镁)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时为止。“黑顺片”中、大个头的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5m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液(黄糖及菜油制成)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晒干。“白附片”泥附子在食用胆巴水液中浸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