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

ID:57131274

大小:1.43 MB

页数:87页

时间:2020-08-01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_第1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_第2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_第3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_第4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社会和教育概况第二节孔丘的教育思想第三节墨翟的教育思想第四节孟轲的教育思想第五节荀况的教育思想第六节《学记》的教育思想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春秋战国是指前770年一—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770年一—前475年是春秋时期,前475年一—前221年是战国时期。使用了铁器,并且能够冶炼和制造铁器,而且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上;推广使用了牛耕、水利灌溉也有逐步的发展;在井田制的公田之外,私田开始出现并不断的增加,出现了“私田富于公室”的局面;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制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2、况二、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形成(一)学术下移文化已由一个中心变为多个中心,如鲁国----儒家;宋国----墨家;楚国----道家。在《左传》中就曾记载:子见郯子后,就曾感叹“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掌握文化典籍的官吏逃离王宫,使文化典籍散播于民间,故而能够“礼下于庶人”,文化得以在民间传播了。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二)士阶层的形成学术的下移,促使了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阶层,他们都受过教育,通晓“六艺”,是文武全才。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士阶层主要是由庶民组成的。士是以他们自己的知识、才能甚至生命为他人服务。所谓养士,就是把有知识

3、、才能的人士招集起来,给予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养而备用。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三、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乱世则学校不修”,这是历代王朝官学衰败的一般规律。(一)官学衰败的原因影响官学衰落的诸多原因中,政治原因尤为直接。1.世袭制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3.动乱阶段,战争频繁。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二)私学兴起的原因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密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逐渐扩散于民问,为私学提供了学习的材料。士阶层的崛起和文化官吏的扩散于民间,为私学提供了教师。社会上许多人为了求得

4、在经济上、政治上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生员。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三)私家学派1.儒家私学孔子死后,儒家分成了八派,其中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孙氏之儒”的教育影响最为显著。他们站在地主阶级立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而又各有特点。孟子,据《史记》记载,是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形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体系。荀子的师承关系不详,但从《荀子》书中,可以看到他对诸子学说都有批判,独盛赞孔子和子弓。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儒家后学综合孟、荀两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写出了两篇著

5、名的教育论文《大学》和《学记》。这两篇论文是封建地主阶级名副其实的教育经典。2.墨家私学墨家是代表手工业小生产者的一个学派,创始人为墨翟dí。墨子从“利天下为之”的崇高原则出发,重视科技研究和科技教育。从他们留下的教学记录中,可以见到我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初的优秀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史和科技教育史写下了极为难得的篇章。第 一 节 社 会 和 教 育 概 况3.道家私学。道家私学主要分为两派。一派集中在齐国稷下,称为稷下黄老学派,以宋、尹文、接子、环渊等为代表;一派未到过稷下,以庄子为代表。他们都是继承和发挥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老子的思想。稷下黄老

6、学派的学说经过荀子、韩非改造,向唯物主义方向发展,而获得了积极的意义。庄子与孟子同时,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悲观反世,对一切都失去信心,鼓吹虚无主义和超现实的绝对自由,把老子思想引向极端的唯心论。4.法家私学法家私学活动比较集中于“三晋”(韩、赵、魏),而与子夏的讲学关系十分密切。这些法家人物中,如李俚、吴起就是子夏的学生,魏文侯本人也奉子夏为师。商鞅则又是李俚的学生。魏文候所尊师的段干木、田于方,也出于子夏之门。子夏的教育活动对于前期法家确实起着孕育的作用。他们是先秦法家的主要的激进派,锐意提倡耕战,主张代表,地主阶级严刑峻罚。商鞅用自己的学说指导了秦国的变法

7、运动,韩非的理论则为秦始皇所采用。他们扬弃了道家的虚无主义,批判墨家的阶级调和思想,与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也表现出严重的分歧,展开了长期的争论。第 二 节 孔 丘 的 教 育 思 想第 二 节 孔 丘 的 教 育 思 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志向于学,大约在三十岁左右,开始讲学,随着私学的规模进一步发展,孔子在鲁国的政治影响也越来越大。五十多岁的时,被迫离开了鲁国,奔走于宋、卫、陈、齐等国,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68岁那年,他受聘返鲁,被尊为国老,从此专心从事讲学和整理

8、古代文献,完成《诗》、《书》、《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