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

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

ID:57155641

大小:5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8-04

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_第1页
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_第2页
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_第3页
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_第4页
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年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举例说明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答: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例如,把人脑比喻成一台电视机的话,意识是它所包含的全部节目内容,而注意就是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的过程,它决定着意识反映的哪些内容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简言之,意识是内容,注意是选择这个内容的动作)  (2)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2.简述注意的功能  答:(1)选择的功能(2)跟踪和

2、保持的功能(3)调节和控制的功能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1)刺激物的特点(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与变化、新异性。  (2)人自身的状态(主观原因)  人的直接兴趣、需要、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和经验。  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答:(1)明确目的和任务  (2)组织有关活动  (3)激发间接兴趣  (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5.什么是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

3、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  (1)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  (2)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有关  (3)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  (4)与已有的习惯有关  6.简述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答:(1)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注意的积极品质。  (2)注意的分散是由于某些刺激的干扰,不自觉地把注意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活动上,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7.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答:(1)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

4、体的、综合的反映。  (2)联系:①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的初级(感性)阶段;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8.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答:(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2)为了产生感觉,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感觉也在加强,即感受性也在加强。  (3)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会破坏感受系统的正常活动,太强或太弱的刺激量并不能被人觉察。  9.简述感觉对比的类型  答:(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黑人的牙齿

5、显得白)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先后对比现象。(吃了苦药之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  10.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答:知觉恒常,是指在知觉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把知觉对象知觉为稳定不变的事物。主要表现有:  (1)亮度恒常性(2)颜色恒常性(3)大小恒常性  (4)形状恒常性(5)声音恒常性  11.试述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四种偏差  答: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识。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四种偏差:  (1)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是初次相见陌生

6、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对某一方面的品质形成的印象掩盖了其他品质的知觉。  (3)刻板印象:对社会各类人群所特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对人概化、泛化的看法。  (4)近因效应:是指在时间上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12.试论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答题思路:(1)解释什么是晕轮效应  (2)不良影响: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不能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这个学生,让其好的品质掩盖了其不足的地方,不利于这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所有学生而言,这样也是不公平的,容易导致其他学生

7、心理上的不平衡,觉得教师有偏见。  (3)教师应如何改进:提高社会知觉能力,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如果问其他三种效应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也可以这样回答。  13.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报告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观察成果  14.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  答:(1)识记的目的  (2)对材料的理解  (3)识记材料

8、的数量  (4)识记材料的性质  (5)主体的情绪状态  (6)识记方法(整体识记、部分识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效果最好)  在对应分析材料时,可以分两大部分:主体的原因:(1)(2)(5)(6)材料的原因:(3)(4)  15.简述遗忘的规律  答: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他通过实验研究遗忘,并将实验的结果绘制成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