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

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

ID:57215532

大小:1.03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8-06

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_第1页
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_第2页
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_第3页
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_第4页
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菱形挂篮计算书(最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一.概况4二.设计依据4三.荷载4四.挂篮施工时主要构件检算(施工1#及5#块为控制工况)5(一)施工1#时挂篮计算(3.25m节段)51、底模平台纵梁检算52、箱梁翼缘纵梁计算63、箱梁顶板纵梁计算074、底模平台前下横梁检算085、底模平台后下横梁检算086、底模平台前、后吊挂检算097、前上横梁检算098、主梁系统检算109、后锚固梁系统检算12(二)施工3#时挂篮计算(3.5m节段)131、底模平台纵梁检算132、箱梁翼缘纵梁计算143、箱梁顶板纵梁计算154、底模平台前下横梁检算165、底模平台后下横梁检算176、底模平台前、后吊挂

2、检算177、前上横梁检算188、主梁系统检算189、后锚固梁系统检算21(三)施工6#时挂篮计算(4m节段)211、底模平台纵梁检算212、箱梁翼缘纵梁计算233、箱梁顶板纵梁计算234、底模平台前下横梁检算245、底模平台后下横梁检算246、底模平台前、后吊挂检算277、前上横梁检算278、主梁系统检算279、后锚固梁系统检算30挂篮设计计算书一、概况××铁路工程第×项目经理部××特大桥×#~×#墩上部结构为(58+96+58)米三跨一联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主桥箱梁为单箱单室断面,箱顶板宽12.16m,底板宽6.8m。在各墩与箱梁相接的根部断面

3、梁高7.5m,中跨合拢段梁高4.5米,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高4.5米。墩顶0#梁段长12m,箱梁在与墩身对应的4m长范围内等梁高,两边各4m范围外则处于圆曲线线上。两个“T构”的悬臂纵桥向中跨划分为11个节段、边跨划分为13个节段,节段数及节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中跨2×3.25米+3×3.5米+6×4米+合拢段2米和边跨2×3.25米+3×3.5米+6×4米+合拢段2米+现浇段9.75。箱梁顶板厚为20cm~49.5cm,箱梁底板厚根部为91.8cm,跨中为40cm。箱梁腹板厚度为48cm~90cm。箱梁纵坡1.15%,横坡为双向2%。箱梁为

4、三向预应力,其中竖向预应力为Φ28精轧螺纹钢。竖向预应力布置在腹板中。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沿纵向按50cm的间距布置,每侧腹板中布置2排。施工图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求挂篮最大承载力不小于1715KN,挂篮重量以600KN控制。2、根据本桥的结构特点和施工特点,挂篮为菱形挂篮,其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主桁系统:由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组成单片主桁,共2片,横向由前上横梁、平联、门架连接;(2)底模平台:由模板、纵梁、前后下横梁组成整体平台;(3)吊挂系统:由前上横梁,前后吊带组成;(4)外导梁系统:由外导梁、锚固滑行设备等组成,为侧模、底模平台滑

5、道设备;(5)走行系统:由前后支腿、滑板及滑道组成,为主桁系统的滑行设备;(6)平衡及锚固系统:由锚固部件、锚固筋等组成,以便挂篮在灌注砼和空载行走时,具有必要的稳定性。二、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特大桥施工图设计三、荷载:1、挂篮施工控制工况1#、3#、6#块。1#块为3.25m节段最重块,混凝土68.6m3,重170t;3#块为3.5m节段最重块,混凝土66.6m3,重166t;6#块为4

6、m节段最重块,混凝土59.1m3,重148t。2、单只挂篮重量:一只挂篮总重为60t,与设计院要求相符。3、挂篮工作系数:0.35。四、挂篮施工时主要构件检算(施工1#、3#、6#块为控制工况):挂篮各个构件结构见总图:(一)、施工1#时挂篮计算(3.25m节段)1、底模平台纵梁检算:1)、底模平台腹板下纵梁(:腹板纵梁承担着箱梁腹板混凝土荷载及底板倒角混凝土部分荷载及底模平台部分重量:一侧腹板及部分倒角混凝土荷载:G=162KN/m砼超打重量按1.1计、施工荷载及挂篮底模平台重量为2.1KN/m:G’=1.1×G+2.0=180KN/m该重量由

7、4根[36b纵梁承受则q=45KN/m。计算模型:计算采用sap2000计算软件对纵梁建模检算;计算结果:最大弯矩M=128.8KN.m最大弯曲应力σmax=186MPa<{215MPa};最大变形fmax=-12mm

8、1×G+7.5=107.4KN/m该重量由6根纵梁承受则q=17.9KN/m。由于底板下的纵梁每根槽钢承受的荷载小于腹板下纵梁的荷载故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