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

ID:5722053

大小:2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3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_第1页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_第2页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_第3页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_第4页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组)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31.荷32.日33.尽34.影35.催遣36.暗37.孤38.梦愁39.拦40.两半41.生42.醉43.露44.聚45.浑46.馨牍47.士市48.湍漱49.润乍50.晓虽昼舌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内心情感52.(4分)“下”字写出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53.(2分)惆怅落寞(二)(8分)54.(4分)(1)法则(2)告诉(3)哪里(4)书箱55.(2分)创作

2、诗要有自己的内容。56.(2分)以沿袭前人的诗意为可耻。(三)(14分)57.(4分)(1)忤逆,顶撞,抵触(2)讥讽,指责(3)被虫蛀(名词用作动词)(4)困窘,不得志58.(4分)D59.(1)(3分)正逢提督学政巡察下属,对他的诗大加贬斥,列在第四等,那些讥笑嘲讽的人更是一片喧哗。(重点:会、按部、益)(2)(3分)古时候的人处于下层时,就自我修养,不求出名;处于上层地位时,就忧心不已,唯恐贤人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重点:自修、有闻、切切然、失所)四、阅读鉴赏题(10分)60.(5分)下片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作者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

3、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61.(5分)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附加题(10分)略(高一、高二组)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1.牵挂、惦念、恤问2.顾炎武3.号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5.吕不韦季布韩信6.三山鹳雀楼幽州台乐游原7.戊8.行百里者9.中和中庸10.水浒西厢11.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12.儒13.黄白绿14.惟陈言之务去15.七尺或八尺八寸八尺16.国家日月17.礼仪、德化、祭祀等18.礼记19.沈括梦溪笔谈20.画家画作二、选择题(20分,每题1分)三、阅读理解题(40分)(一)(10分)41.(1分)提示:五言古诗均可,如《游子吟》。42.(2

4、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意思对即可)43.(2分)高深44.(3分)本句动词用得好。如“长风驱松柏”中的“驱”字。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一个“驱”字把这种情景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拂万壑清”中的“拂”字也用得好。“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45.(2分)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二)(16分)46.(5分)明归有光震川文集书斋记47.(1分)承上启下:上承轩中读书之乐事,下

5、启家道衰落、妻母早逝之悲情48.(2分)D49.(2分)B50.(2分)B51.(2分)D52.(2分)略(三)(14分)53.(4分)(1)正当(2)每年(3)以……为高(4)留下54.(2分)D55.(4分)(1)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他们以救济。(2)(范文正公)曾有志举办义田,由于力量达不到,耽搁了二十年。56.(2分)概括范文正公一生功绩;表明本文写作意图57.(2分)指的是高官厚禄却置族人于不顾,更不会施惠于贤人、周济于平民的那一类人。四、阅读鉴赏题(20分)58.(10分)答题参考:这两首咏菊诗与通常托菊咏怀以表孤高绝俗精神的咏菊诗颇有相异之处。其主旨与诗人

6、的身份、人生经历密切相关。黄巢一诗的主旨是,赞美满院秋菊迎风怒放的刚健劲节,为其开不逢时而而激愤不平,立志要铲除不公,彻底改变如菊一般底层百姓的命运。郑谷一诗的主旨是,咏菊的不求高位、不慕荣华,生于洼地、亲近平民、清香满岸,从而赞人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这两首诗中勾画的菊的形象与傲菊、瘦菊、寒菊也不相同。黄巢诗中“满院栽”的菊是艰难求生的底层百姓的象征。郑谷诗中一个“湿”字则让人想见花瓣缀满露珠,一派润泽鲜丽的模样。  这两首诗手法各异。黄巢一诗运用比兴手法,对个人抱负的表达豪迈自信,有盛唐遗风。郑谷一诗运用对比手法,菊与瓦松自有天壤之别,通过对比而突出菊的高尚气节。59.(10分)答

7、题参考:张岱的《白洋潮》是一篇大气磅礴、美不胜收的艺术佳作。首先,《白洋潮》篇幅短小,章法严谨。既有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画,又有简练精致的侧面烘托,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篇完美的艺术精品。文章的主体描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写得次第井然。文中先以“立塘上”作观察点,以一“见”字统领下文描写的六个画面:“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是远景;“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是一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