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

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

ID:57250197

大小:1.08 MB

页数:57页

时间:2020-08-07

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_第1页
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_第2页
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_第3页
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_第4页
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汛抗旱基本知识说课材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防汛抗旱基本知识二○一二年六月主要内容第一节气象知识一、天气图和卫星云图二、雨量及雨量等级三、风级与热带气旋四、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五、暴雨六、副热带高压七、低涡与气旋八、气团和锋九、高压脊与低压槽十、气压第二节水文知识一、流域和水系二、河流的分段与断面三、水位和基面四、洪水五、径流六、水文频率和重现期七、洪水标准八、防洪特征水位七、水文预报八、洪水预报第三节防汛抗旱基本知识一、紧急防汛期二、河道安全泄量三、防洪措施四、防洪调度五、水库防洪调度六、干旱和旱灾七、旱情和干旱分类八、堤防工程九、水库十、涵闸第一节气象知识气象是表明大气

2、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一、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天气图--填有各地同时间的气象观测记录、能反映一定区域天气情况的特制地图。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等压面图)两种。天气图能显示各种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判断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的基本工具。此外,有关的热力学图表、剖面图、变量图、单站图等辅助图表,有时

3、也统称为天气图。一、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指由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特征的图像。能直观、清晰地表示出地表云层的覆盖特征,在天气预报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卫星云图上云的分布,可确定各种天气系统,如锋面、高空槽、台风等的位置、移动和变化。卫星云图表明,暴雨可在一种天气系统的云团内形成,也可由几种天气系统的云系相互作用迭加而发生。红外云图亮度代表云顶温度,积雨云表现为白亮云团,用分层增强红外云图可识别暴雨落区,判别暴雨强度。二、雨量及雨量等级雨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假定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

4、水深度。如日降雨量是在1日内降落在某面积上的总雨量。此外,还常有年降雨量、月降雨量以及多少小时降雨量等,若将逐日雨量累积相加,则可分别得出旬、月和年雨量。次降雨量是指某次降雨开始至结束连续一次降雨的总量。用雨量计或雨量器测定,以mm为单位。日雨量观测中,可分为24段(1h一次)、8段(3h一次)、4段(6h一次)及1段(24h一段)等4种。日雨量的统计有20~20时和08~08时两种方法。目前,我国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发布的日雨量为08~08时,代表前一天的雨量。二、雨量及雨量等级(1)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

5、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min、h计。(2)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3)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2计。(4)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降雨的基本要素降雨强度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h雨量(mm)≤1010.1-25.025.1-50.050.1-100100.1-200>200<1010.0-24.925.0-49.950.0-99.9100.0

6、-199.9≥200√我国划分降水大小的降雨强度标准三、风级与热带气旋风是指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气象上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来表示。根据相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等级风力叫风级,可用来估计风速的大小。原分为0~12级计13个等级,后来增加到18个等级。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热带气旋到来时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但在我国南方的伏旱季节,热带气旋带来的降雨对缓解旱情极为有利。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太平洋热带洋面,是一个直径为100~200km的暖性涡旋。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

7、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 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 8-9级的是热带风暴; 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四、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也叫反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先,而它居后,故又有别名“圣女”。在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时,称厄尔尼诺现象,而表层海水温度比一般年份偏低时,被称作拉尼娜。但并不一定是海水温度偏低时就一定形成拉尼娜现象。我国科学工作者对两者的定义是: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关键区(150°W~90°W,5°N~5°S)的海温指标,当该区大范围海表温度较常年增

8、暖(降温)超过0.5°C以上,并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其中允许有一个月中断)时,则定义该次增温(降温)过程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在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多。四、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