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体运动说课稿.doc

抛体运动说课稿.doc

ID:57257321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07

抛体运动说课稿.doc_第1页
抛体运动说课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抛体运动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章标题:《抛体运动》说课稿作者或出处:高一物理备课组《抛体运动》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第5章,其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此次说课分为教材、学生和过程与方法三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抛体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形式,教材首先提出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并列的,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的一个特例。教学时,建立了抛体运动概念后,平抛运动概念不需要从大量例子中归纳、抽象,只需说明平抛运动特点的条件即可。在讨论抛体的位置、抛体的轨迹和抛体的速度等问题时,教科书以平抛运动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和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抛体

2、运动的位置和速度,并用数学方法得到轨迹方程,这是一种重视理论分析与演绎思维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表述)  (2)知道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具有独立性。(应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应用)(4)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不在具体规律,重在方法。(接受)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定

3、义。  (2)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运动的分解在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用两个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代换的思想。(4)在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斜抛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接受)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勇气,主动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教学目标依据:  1.课程的目的: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了解新事物,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2.课程的结构:注重学生

4、基础,体现递进性——有层次感、因材施教。  3.课程的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创造性—联系生活、由浅及深。  4.课程的实施:注重学生自主探究,——采用归纳、演示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用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1)让学生能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一般规律。(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依据:在这节课中首先把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直线运动,然后用这两个分运动的规律求分速度分位移,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得到

5、平抛运动的速度、位移,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变曲线运动为直线运动,变复杂的运动为简单运动,使问题得到简化。学生在第一次对曲线运动进行合成与分解时有一定难度。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学科知识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又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在加上已经有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经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能力。    2.学生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刚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

6、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归纳分析、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规律、新的理论的能力比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同时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3.学生所处环境、自身素质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具有前期的知识准备,对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都很熟悉。另一方面。生活中的许多有趣的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对学习本课内容学生的愿望是迫切的,

7、积极性很高。    三、说方法与过程  1.教学方法的制定  抛体运动(重点是平抛运动)使学生第一次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分析曲线运动的规律,对掌握平抛运动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方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基础,可以接受和深入理解两个运动的合成方法来研究平抛运动。实现知识的迁移,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理论、新的规律的能力很弱;针对学生在学科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了认知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可能性,对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归纳分析其共同特征。为了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本节知识,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

8、、观察演示实验(平抛竖落仪),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又可以锻炼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