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

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

ID:57289767

大小:1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8-10

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_第1页
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_第2页
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_第3页
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_第4页
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一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CH50法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补体的溶细胞作用;2.了解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的方法及实际意义。MBL复习理论知识经典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MBL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甘露糖残基等起始分子C1qC3MBL、丝氨酸蛋白酶C4、C2参与补体成分C1、C4、C2、C3、C5-C9C3、C5-C9、B因子、D因子C2-C9、MASP所需离子Ca2+、Mg2+Mg2+Ca2+C3转化酶C4b2aC3bBbC4b2aC5转化酶C4b2a3bC3bnBbC4b2a3b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参

2、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绵羊红细胞(sheepredbloodcell,SRBC)与其相应的抗体(溶血素)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经典途径活化补体系统,使绵羊红细胞溶解。当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活性相关。将新鲜待检血清作不同稀释后,加入反应体系,测定溶血程度,以50%溶血时的最小血清用量作为判定终点,可测知补体总溶血活性。(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在适当、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与补体的剂量依赖关系呈现“S”形曲线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

3、,补体量的变化对溶血程度的影响不大。但在30%~70%溶血时,补体量只要出现较小的变动,溶血程度就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补体量实验材料1.仪器:水浴箱、离心机。2.材料:试管架、小试管、1毫升刻度吸管、待测血清、2%绵羊红细胞悬液、溶血素(2个单位)、pH7.4巴比妥缓冲液、50%溶血标准管、记号笔等。(二)CH50测定方法1.取洁净小试管10支,依次编号,置于试管架上。2.取1ml刻度吸管4支,按下表加入各成分,摇匀。试管号12345678pH7.4巴比妥缓冲液(ml)1.401.351.301.251.201.151.101.501:20稀释血清(ml)0.1

4、00.150.200.250.300.350.40----溶血素(2个单位)0.500.500.500.500.500.500.500.502%SRBC(ml)0.500.500.500.500.500.500.500.50置37°水浴箱中水浴30min根据肉眼观察选定所要离心的管号,2500r/min,离心5min实验结果计算:将离心后各管与50%溶血标准管比较,判定50%溶血终点管。150%溶血终点管的血清用量×血清稀释度补体活性(U/ml)=注意事项1.待检血清必须新鲜;2.实验器材必须洁净;3.加液务必准确,吸管不能混用;4.加绵羊红细胞时应摇匀;5

5、.用过的吸管等放到指定位置。(三)方法评价与临床意义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补体的活性除与反应体积成反比外,还与反应所用的缓冲液、SRBC的数量以及反应温度有关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参考范围为50~100U/ml血清总补体活性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血清总补体活性降低见于:①消耗增多: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补体活化和消耗增多,如SLE.②补体的大量丢失:主要见于大面积烧伤、失血及肾脏病患者。③补体合成不足:常见于肝脏疾病患者或营养不良的病人。实验报告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及意义。讨论题:补体是如何发挥溶细胞作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