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_闫海霞.pdf

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_闫海霞.pdf

ID:57312479

大小:1.74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1

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_闫海霞.pdf_第1页
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_闫海霞.pdf_第2页
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_闫海霞.pdf_第3页
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_闫海霞.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_闫海霞.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1月PETROLEUMGEOLOGYANDENGINEERING第24卷第1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0)01-0124-03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112232闫海霞,牟汉兵,赵德勇,丁建锁,贾江辉,胡学斌(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河南桐柏,474780;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3.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摘要: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井温曲线特征,总结出了应用井温曲线结合测温时间综合解释裂缝高度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井温曲线形态、井筒压力和测温时间,提出不同测温时间录取的井温资料,分别用

2、曲线的半幅点、温度曲线变化梯度的改变点、温度曲线变化梯度方向的改变点及温度由降变升拐点判断裂缝边界,提高了裂缝高度解释的适应性。关键词:水力压裂井温;测温时间;水力裂缝高度;解释中图分类事号:TE357.14文献标识码:A水力压裂是油层改造的主要措施之一,广泛应直段逐渐向中心移动。这样在任何时候都用曲线的用于低孔低渗油层的改造中,但评价压裂施工效果半幅点或斜率拐点确定裂缝边界就是不合适的,所的重要参数裂缝高度却无法直接获得。由于压裂液以不同的时间用曲线的不同特征点去判断裂缝边界的温度低于地层温度,压裂液经过越多的地方带走才是比较科学的。的热量就越多,所以裂缝吸液越多的井段

3、温度下降1.2地层压力较高,停泵后3小时以内录取井温资料幅度就越大,这样就可通过压后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由于地层压力较高,压后关井,井筒内保持一定[1]判断水力裂缝的纵向延伸高度,通过井温资料的的压力,人工裂缝内的压裂液不能返排到井筒内,此解释间接获得裂缝高度。影响井温曲线形态的因素时只能靠热传导恢复地层温度,所以温度恢复就比不但有进液量的多少、施工时间的长短,还有井筒内较慢,在压后较短时间内录取的井温曲线基本反映压力和测温与停泵之间的时间等,所以要综合考虑了停泵时井筒内的温度剖面特征。吸液段温度下降上述影响因素,才能取得好的解释结果。明显,曲线变化幅度大,对称性较好,此时曲

4、线的半幅点基本对应裂缝的顶底边界,见图2。1井温曲线的特点及解释方法1.3地层压力较高,停泵后3到5小时之间录取井水力压裂井温资料在不同地区应用程度不同,温资料解释方法和判别标准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用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液段的温度逐渐升高,异常的半幅点作为裂缝的边界[2];有的把曲线斜率由正幅度逐渐变小,曲线越来越扁平。但整个温度异常变负的拐点作为裂缝的顶界[3]。这些根据井温曲线区的温度恢复是不均匀的,裂缝上下两侧的降温段特点判断裂缝边界的方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完全正靠近原始温度场,其温度很快就接近原始地层温度,曲线变得平滑、温度变化梯度变小;而在温度下降最确。压裂井温曲

5、线形态和变化幅度不但与裂缝吸液大的吸液层段,其温度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温量的多少有关,还与储层压力和测温时间密切相关。度变化梯度改变不明显,此时就可用井温梯度的改下面根据实际压后井温曲线的特点,系统分析和总[4]变点作为裂缝的边界,见图3。结压裂井温曲线的具体解释方法。1.4地层有一定的压力,压后5小时以后录取井温1.1压后井温曲线随时间变化规律资料停泵时吸液段的温度降幅达到最大,两侧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上下两侧的降温段,由于由于热交换温度有所下降,曲线是标准的“V”字型,见图1。由于两侧温度高于吸液段,所以随着时间收稿日期:2009-07-22作者简介:闫海霞,

6、1974年生,1996年毕业于长庆石油学校,的推移,通过热交换,吸液段的温度逐渐升高,异常200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幅度逐渐变小,曲线越来越扁平,半幅点和两侧的平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闫海霞等.水力压裂井温资料解释方法研究·125·图1半幅点随测温时间变化示意图图2井温曲线半幅点对应裂缝顶底边界其温度下降幅度小,又紧邻原始高温区域,此时已恢即斜率由正变负的拐点。由于压裂液没有经过裂缝复到原始地层温度。而在吸液段,由于其温度下降之下的井筒,所以裂缝以下的温度按温度梯度递增,幅度大,温度仍处于恢复之中,温度异常仍然存在,但地温梯度与吸液段的温

7、度变化梯度不同,所以梯此时裂缝上界就对应曲线由上升到下降的改变点,度的改变点就是裂缝的底界,见图4。图3井温曲线斜率改变点为裂缝边界图4温度曲线梯度由正变负的拐点为裂缝顶界1.5地层基本没有压力,压后3小时以后录取井温资料由于地层基本无压力,压后井筒内的压力很快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裂缝中受热的压裂液回流到井筒内,使吸液段的温度迅速恢复;而在裂缝两侧的降温段,温度要依靠热交换缓慢恢复,所以其温度恢复速度远远慢于吸液段。结果就是吸液段的温度高于两侧的非吸液降温段,形成所谓的“热鼻”现[2]象,此时应以温度由降变升的拐点判断裂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