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

ID:57319305

大小:19.3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11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_第1页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_第2页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_第3页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_第4页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_第5页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_第6页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周口店地质简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口店地质简介—地质报告编写方法一、概况1.交通位置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处,属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本区有京原(北京—太原)铁路通过,周琉(周口店一琉璃河)支线与京广铁路相连,公路可直达北京,交通十分便利(图附1—1)。周口店实习区地理位置处于华北于原同燕山山脉交接地带。其范围北起燕山石油化工总厂,南至云峰寺,东起房山,西达上方山。2.地形、气候周口店地区相对高差一般在l00m左右,最大高差达200m,属低山丘陵区。河流有周口河、沙河两条季节陛河流。年降雨量平均700mm,全年70%的降雨量集中在7~8月,每年6~7月为高温季节,平均气温26℃,最低气温平均一7℃,多集中在1

2、—2月,4~10月的月平均气温超过10℃,是开展野夕口作的有利季节。周口店有世界闻名的“北京猿人”遗址,这里发现的石器和用火痕迹,表明我们的祖先用劳动创作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本区地处山麓地带,耕地不多,农业以小麦、玉米、花生和水果为主;工矿企业有著名的燕山石油化工总厂、长沟峪煤矿、卷扬机厂等。本区矿产丰富,主要有煤、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和板岩,有力地支援了首都的经济建设。3.地质调查简史周口店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19世纪末期,最早是美国地质学家庞派来(R.Pumpeuy),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叶良辅、谢家荣、谭锡畴、陈恺、熊永光、赵金科、杨杰、李捷、杨仲健、斐文中、何作

3、霖等对本区地层都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杨增成对房山岩体的研究,刘清香、周宗俊测绘的1:25000地质图,为周口店的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1912年12月2日斐文中发现了完整的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由此使周口店闻名于世。解放后,北京西山(周口店地区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进行了许多综合陛的地质调查,自50年代以来,王述平、贾蓝坡、刘宪亭、王嘉荫、王曰伦、杨杰、郑剑东、汤英俊、马杏垣、高平、邱家骧、王人镜、李东旭、张德全、叶俊林、王根元、单文琅、宋鸿林等先后就周口店地区地层、构造、岩石、第四纪冰川等作了探讨。1975年以后正式出版了北京地质研究所编制的比例尺1;"北京市地形地质图”、1:"北京地区活动

4、构造体系图”和“北京地区构造体系图”。值得提出,原北京地质学院自1954年建立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以来,对周口店地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地质研究工作,在地层划分对比、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对周口店的地质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为其它地质院校(系)的实习提供了方便。1985年以原武汉地质学院师生为主,测制的1;50000房山幅地质图,使该区地质研究程度又提高了一步。二、地层北京西山地层发育较全,自老至新有前上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下白垩统)及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由于实

5、习区内出露面积有限,加之断层影响,使早古生代以前地层普遍发育不全,现自老到新简述如下:1.前上元古界(AnPt2:)原称“前震旦亚界”,包括太古界及下元古界,主要是一套变质程度较深的区域变质岩系。由于实习区内此套地层出露不全,加之北侧燕山期房山侵入体的穿插影响,目前尚难建立起更详细的地层层序,所以统称“前上元古界变质岩系”。同位素年龄约在18亿年前,有人称“太古宙变质岩系”。该套地层主要分布在周口店实习区北部,房山侵入体以南的宫砥、大洪寺等地呈东西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透辉石角闪岩、薄层石英岩、浅粒岩及混合岩等。与北部房山岩体呈侵入接触,与南部沉积围岩呈断层接触。2.上

6、元古界(Pt2)原称‘震旦亚界”,现有人将其划归为中、上元古界。北京地区上元古界地层与实习区地层系统的对比,见表附l—1。现将实习区内所见地层简述如下:蓟县系高于庄组(Pt2g) 厚度大于200m。仅分布于房山区西南,该组出露不全,未见顶底。岩性主要为硅质团块或条带白云岩、灰质白云岩。铁岭组(Pt2t) 厚度约100m。由于断层影响,该组未见顶底。主要分布在一条龙、骆驼山北坡、乱石垅一带。岩性为灰,灰白色含燧石团块或条带的白云质灰岩、灰岩,夹少量粉砂岩、页岩,现已变质为结晶灰岩、透闪石或硅灰石大理岩及蛇纹石大理石,夹少量板岩、千枚状板岩、千枚岩;富含藻类叠层石。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青

7、白口系下马岭组(Pt2x) 厚度120~127m。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一条龙至向源山一线。原岩为泥岩及砂质泥岩,现已变质为银灰色板岩、千枚状板岩、黑色板岩及二云母片岩、柘榴石一红柱石片岩等。龙山组(Pt21) 厚度15~30m。其分布同下马岭组,以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页岩,现已变质为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夹板岩、干枚状板岩。砂岩中见多种类型的层理及波痕,地貌上常为突出的山脊或陡崖。景儿峪组(Pt2j) 厚度40,~60m。分布同下马岭组,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