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

ID:57344081

大小:437.1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12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_第1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_第2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_第3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_第4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发热、头痛等。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如症见痞、满、

2、燥、实等,脉反见迟细。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神衰的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

3、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12、目暗睛迷:眼睛混浊晦暗,没有光彩,活动迟钝,反应缓慢或视物模糊。13、回光返照:太阳将落时反射的光,比喻没落以前的景象。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但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至虚

4、阳外越而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14、强迫体位:病人往往因病痛而被迫采取的体位,以求缓解痛苦。15、神志异常:指精神失常的表现,包括烦燥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16、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症见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17、气色:主要是指病人面部色泽,气指生机,隐含于皮肤之内;色为血色,彰然于皮肤之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气由脏发,色随气华”。18、色随气华:色、色泽,气,五脏之精气,华,外荣的意思。正常的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这是五脏精气

5、充足的征象。如果病重或久病,脏气已衰,则表现出枯槁而败露的各种病色。说明色泽是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的.19、气由脏发:气是机能活动的总称。五脏主藏精气,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故表露出来的各种机能活动——气,都是从五脏发生的。20、常色:正常生理状况时人的面部色泽,应当是光明润泽,隐约微黄而含蓄不露。2l、主色:人群中,每人的面色是不一致的,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22、客色:指人的皮肤颜色,面色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交化,属于生理正常现象。23,瘸色:指人体疾病时的面部色泽。无论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或虽明润但不应时应位或某

6、色独见,皆为病色。24、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为预后良好。25、恶色:五色晦暗枯槁,说明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己竭,不能荣润,又称为“气不至”,多预后不佳。26、真脏色:五色枯槁而显露的色泽,反映脏腑精气已竭,精气外露。如面目全身枯槁如黄土或如千桔的枳实,为脾的真脏色,表示脾胃之气衰败。27、病色相应:如肝病见青色,是正病正色,为病色相应,属病情发展的正常现象。28、病色楣克:凡有病的脏腑与面部显现的色泽相克者,均称为病色相克。如肺病见赤色,一般多属逆证。29、色克病:一般如肝病当见青色,而患者却表现为白色,根据五行相克规律,

7、金克木,为色克病属难治,为凶中之逆。30、臌胀:单腹肿大,腹大如鼓,四肢反瘦,多属肝郁或脾虚以致气滞、水停血瘀。3l、脊疳:脊骨如锯,属脏腑精气亏损已极。32、形胜气,气胜形:无论胖瘦,凡无气力者,即形胜气,皆为气不充所致,主夭。无论胖瘦,有气力者,即气胜形,主寿。33、鸡胸:胸廓向前畸形突起,犹如鸡胸,故名。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亏损,胸骨柔弱而成。34、龟背:脊骨弯曲隆起,犹如鸡胸,故名。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气虚,不能充养骨髓。督脉致脊骨痿弱,逐渐交成畸形。35、箩圈腿:正常入两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和两踝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