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

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

ID:57397384

大小:3.50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8-17

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_第1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_第2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_第3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_第4页
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课件资料:18收涩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八章收涩药1概述一、定义: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二、适应症: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滑脱不禁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2概述三、分类:固表止汗药:自汗盗汗;敛肺止咳药:久咳虚喘;涩肠止泻药:久泻久痢;涩精止遗药:遗精滑精、遗尿尿频。3四、药性特点:酸,涩。酸味药的功效:治滑脱不禁证。1、在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治自汗盗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2、在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如山茱萸;3、在大肠,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如石榴皮;4、在五脏,收敛

2、固脱,治元气将脱证,如龙骨。酸味药的不良反应收敛邪气4五、禁忌症表邪未解湿热内蕴郁热未清邪气内盛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5六、配伍运用收涩药治疗滑脱病证,只是治病之标;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不固,脏腑虚弱所致,因此,在应用收涩药治疗滑脱病证时,必须与相应的补虚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顾。主要配伍方法: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配伍补气药、补阴药;脾肾阳虚久泻、久痢者,配伍温补脾肾药;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配伍补肾药;冲任不固、崩漏下血者,配伍补肝肾,固冲任药;久咳虚喘者,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等。6教学要求掌握收涩

3、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掌握麻黄根;五味子、乌梅;肉豆蔻、赤石脂;山萸肉、莲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五倍子、浮小麦、诃子、禹余粮、罂粟壳、芡实、桑螵蛸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糯稻根须、石榴皮、金樱子、刺猬皮、荷叶等药的功效、主治。7第一节固表止汗药药性特点:味甘性平,有固表敛汗之效。适应症:卫表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溢之自汗;热盛伤阴,迫液外泄之盗汗。禁忌症:表邪未解,邪热内盛者忌用。8麻黄根【药用】为麻黄科灌木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

4、。9麻黄根功效适应症配伍止汗气虚自汗黄芪、白术阴虚盗汗生地黄、五味子、牡蛎血虚汗出生地黄、五味子、牡蛎甘、平,归肺经。特点:止汗力强。主治自汗,兼治盗汗。10麻黄根使用注意【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研末作扑粉。【禁忌】有表邪者忌用。【取材】折去茎,不可和入同用。茎能发汗,故去之。11麻黄根使用参考《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入土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

5、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12浮小麦【药用】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干瘪轻浮末成熟颖果或带桴的颖果。13浮小麦功效适应症配伍益气敛汗阳虚自汗黄芪、牡蛎、麻黄根除热敛汗阴虚盗汗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甘,凉;归心经。特点:止汗有标本兼顾之功。主治盗汗,兼治自汗。14浮小麦之附药小麦小麦的成熟颖果;甘、凉,归心经;功效:养心除烦;主治心神不安、烦躁

6、不眠,妇女脏躁。现代药理:甘麦大枣汤—妇女更年期综合征15糯稻根须【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干燥根茎及根。16糯稻根须功效适应症配伍止虚汗自汗、盗汗浮小麦、煅牡蛎退虚热阴虚发热及骨蒸痨热沙参、麦冬、地骨皮甘、平,归心、肝、肺经。特点:止汗兼护胃气。治自汗盗汗。17第二节敛肺止咳药药性特点:性味多酸涩平,入肺经敛肺止咳喘。适应症:肺虚喘咳、久治不愈;肾气亏虚,摄纳无权之虚喘。禁忌症:痰多壅肺者忌用。18五味子【药用】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19五味子【性味与归经】酸,温。入肺、肾、心经。20功效适应症配伍敛

7、肺止咳喘肺肾两虚咳喘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敛肺固表止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麻黄根、牡蛎滋肾固精缩尿止渴肾虚遗精、滑精桑螵蛸、金樱子津亏口渴人参、麦冬涩肠止泻脾肾两虚五更泄泻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宁心安神阴虚不足心悸、失眠、健忘生地黄、酸枣仁五味子21五味子特点上能敛肺止咳喘,中能涩肠止泻,下能滋肾固精缩尿,生津止渴,外能固表止汗,还能宁心安神。22五味子使用注意【一般用量与用法】2-6g,煎服。研末服,每次1-3g。【按语】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起者,不宜应用。至于素有寒饮,而又外感风寒,出现咳嗽喘急、痰

8、多稀薄等症,可用本品与温肺散寒的干姜、细辛等配伍,一散一敛,一方面可防肺气耗散太过,一方面又可防止敛肺遏邪的弊害。近年来本品应用范围有所发展,临床上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对于肝炎恢复期血清转氨超过正常数值而久不恢复者,应用本品有降低作用。23五味子临床报道近年来以五味子制成多种制剂(联苯双酯);治疗慢性肝炎、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谷丙转氨酶(A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