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

ID:57406616

大小:46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8-16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_第1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_第2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_第3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_第4页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作者:————————————————————————————————日期: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下)国宝级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现藏四川宋瓷博物馆)釉面裂纹(开片)是哥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釉面纹片的不同形态,号以不同的名称:釉面纹片形态和命名如下图所示。哥窑产品釉面上裂纹的成因,根据我们在工作中的探索结果,证明主要是取决于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即产生开片的主要原因是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这一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一般瓷釉抵抗张应力的能力远较抵抗压应力的能力小,所以,当釉的膨胀系统较坯体大

2、时,釉在冷却中便处于张应力状态,并且受到张应力作用,当所发生的应力超过容许弹性力和强度极限后,釉便没有足够的弹性和抗张机械强度来抵抗其间所发生的应力,因而釉层趋向龟裂。此外,釉层厚度、烧成温度和冷却的速度等因素对青瓷釉开片的形成亦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釉层厚度超过一定的正常厚度时,亦可出现龟裂;推敲其原因可能是制品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和釉的化学成分交互作用(扩散和溶解人而形成中间层,而中间层、厚度的大小只与胎和釉的化学成份)、烧成时间和温度、颗粒细度、坯体的孔隙以及素烧温度等有关,而与釉层的厚度没有关系,所以,当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成温度等条件都相同时,中间层厚也是一样的;如果在

3、0.2mm厚度的釉层中所产生的应力,这种中间层能有效的予以缓和,那么,在釉层为1mm厚的情况下,由于其中所产生的应力超过釉的容许弹性和抗张机械强度极限,即中间层未能很好地予以缓和,因此,在坯釉膨胀系数即使很接近的情况下,过厚的釉层易趋向龟裂。当然,在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的情况下,过厚的釉层则更易出现龟裂。因为中间层的膨胀系数约相当于坯釉膨胀系数的平均值,所以,愈接近于坯体部分的釉,其膨胀系数也愈与坯体相接近,而距离坯体表面愈远的釉层,其膨胀系数也就是与坯体相差愈大,加上一般坯釉都是导热性很差的物质,釉层过厚,内层在冷却过程中不易散热,热平衡较难建立,因此产生较大的应力,使釉面发生裂

4、纹。烧成温度过高,釉层亦易出现龟裂的原因,主要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烧成温度愈高,则釉熔融就愈充分,因而热稳定性就较差,而且烧成温度愈高,瓷器烧成后的热余效应也愈大,从而导致釉层出现龟裂。至于冷却后期(900℃以下)制品冷却的速度愈大,釉易生成“惊风”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此时液相已经消失而且有石英晶型发生转变的缘故。釉面上呈现的裂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胎釉,膨胀系数差别的大小和釉层厚度,一般胎釉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和釉层较薄时,裂纹多形成小片,反之,即成大片。此外,我们曾试验将形成“釉内鸡爪纹”和“开片”的因素同时作用在同一个制品上,结果,烧成后的产品即同时存在“开片”和釉内“鸡爪纹”

5、现象。13、“朱砂底”是南宋弟窑产品存在比较普遍的现象,而“紫口铁足”是南宋哥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青瓷制品形成“朱砂底”或“紫口铁足”的原因,据我们对龙泉青瓷研究过程中所得的结果,证明是由于胎内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氧化物而且在烧成后期的冷却阶段产生二次氧化,有一定数量的氧化亚铁被氧化的缘故。制造“朱砂底”的青瓷坯料,其氧化铁含量一般在2.5%左右,而制造“紫口铁足的青瓷坯料内氧化铁含量往往4~5%左右。当青瓷坯料内氧化铁含量在1.5%以下时,制品烧成后胎坯未上釉的部位呈现白色或微黄色;若氧化铁含量在1.5-2.5%时烧成后胎坯未上釉的部位就呈现黄色或红色;当坯料内氧化铁含量在4-

6、5%时,烧成后胎坯上釉的部位呈现灰色、褐色或黑色。在青瓷烧成过程中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坯中一部分铁被还原为氧化亚铁——氧化铁被还原为氧化亚铁的数量与烧成制度有关,即与还原性气氛的强弱、还原期的起始和终结的温度、还原时间长短和烧成后期的高温冷却速度等有关,也与原来坯内所含氧化铁的数量有关。以“朱砂底”为例,假如烧成后胎面上氧化铁的数量占优势,胎坯未上釉部位便呈朱砂色,反之,假如胎面上氧化铁占优势,则胎面便呈现出白色或淡青白。所以,若采用氧化焰烧成时,制品底部没有上釉的部位表面上,必然产生朱砂色;但,即使制品还原焰中烧成,因烧成后期的高温冷却阶段窑炉内的气氛转为氧化的性质,制品底部

7、未上釉的部位表面仍然会被氧化,形成“朱砂底”。应该指出,“朱砂底”的现象只发生在青瓷制品未上釉部位的表面上,而胎坯的内部仍为白色,因为二次氧化现象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但“紫口铁足”产品,不仅是制品未上釉部位的表面呈现褐色或黑色,而且胎质内部亦同样呈较淡的颜色,这是因为哥窑瓷胎所含的铁的氧化物含量较弟窑瓷胎高的缘故。由于哥窑“紫口铁足”产品胎的氧化铁(Fe2O3+FeO)含量较弟窑“朱砂底”产品约高一倍左右,在高温烧成过程中胎骨所含铁分可部分地扩散和熔入釉内而加深釉色,兼而青瓷釉是以石灰石作熔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