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doc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doc

ID:57420292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6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doc_第1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doc_第2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doc_第3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像《红砖颂》,标题中的“红砖”便是所托之物,《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有荔枝树、荔枝蜜和蜜蜂,那么,这三个事物哪一个才是象征物呢?通过分析文章描写的重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确定所托之物是蜜蜂。找准所托之物,这是我们把握主旨

2、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如《红砖颂》第一段中的描写:“泥家生的女”、“窑中长成人”,提示了红砖平凡普通的身份;第二段中“一团黄泥”“一件朴素的黄袍”写出了红砖外形的纯朴;第三段中的“棱角分明”从外形写红砖的刚毅;“松又坚”、“脆又韧”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

3、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三、仔细品读课文,提示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红砖颂》的结尾,将红砖与砌砖工人融为一体,红砖与砌砖工人都有相同可贵的精神,这就暗示了红砖的品格正是砌砖工人的品格,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当然,在具

4、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希望这点技巧对你阅读此类散文有所帮助。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它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散文也许就散在这里。在这点上它仿佛散步,步履轻松,神态闲适,不疾不徐。散文不像小说、戏剧,以完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展示生活。它需要作者抓住自己对人生和自然感悟最深的某个侧面,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5、,或写人记事,或回忆,或移情,深入挖掘,由小见大,由此及彼,来揭示生活的真谛。由于散文多是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注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作者所见所闻的外在境界与内心所感的喜怒哀乐情绪相融合,便使散文有了强烈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而这种强烈的抒情又往往情不直抒、理不直陈,不是那种赤裸裸的宣泻或论述,优秀散文的内涵在它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即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它不是毫无边际、不可捉摸的,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情出理,托物言志;写风土人情的散文则往往寓情于事,因事明理。因而散文

6、在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上总显得那么含蓄、深沉、委婉、缠绵。先说写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传情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可能由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径庭。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因文悟道。如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工笔精雕细琢,写出了这潭美丽的绿水的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色泽美、质感美,作者极尽想象,大胆比喻夸张,将梅雨潭的绿描绘得丰姿多彩,清新柔婉,美丽动人。作者写这绿水,究竟其情如何呢?“绿

7、”是春天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年华的标志。作者满腔勇于进取的浓浓的激情,从字里行间悄悄地渗入了读者的心田。而《荷塘月色》,同样美丽的景致: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由于心境不同,感悟也就不同,我们从幽雅的景致中感受到的是作者“颇不宁静”的心绪中隐藏的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用作者的话来说,是因为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似一团火”。在这类散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客观的景相融相合,从而使作品变得含蓄,也使作品主题得以升华。托物言志,是散文作者表达感悟的

8、又一方式。如《荔枝蜜》借物喻人,把对劳动人民浓烈的赞美熔铸在所描写的对象小蜜蜂身上,因为他们都“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白杨礼赞》中原本平凡的白杨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不正是解放区广大军民精神的写照吗?因而也就不平凡了。在这类散文中,作者所借之物是他表达感悟的外壳,这个物早已不再是原来简单的物,它被作者人格化了,是某种精神、某类人物的象征。还有一类,写人记事的散文,表面上叙事,借此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创作初衷。这类散文,以回忆为主,也许人多恋旧,通过对过去的人与事的回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